在汽车行业的激烈竞争中,长城汽车以其独特的技术路线Hi4引发了广泛关注。Hi4技术的推出,被视作长城汽车对增程式混动技术的一次直接挑战,这一举动不仅彰显了长城的技术自信,也将其置于了市场主流观点的对立面。
长城汽车掌舵人魏建军曾对高管团队明确提出,发布会上应避免夸大其词,不应用绝对化的语言描述产品。然而,Hi4技术的发布似乎打破了这一原则,它以一种近乎宣战的态度,向增程式技术发出了挑战。不过,技术的优劣并非一言可定,Hi4与增程式谁更胜一筹,还需深入技术本身进行探讨。
从技术逻辑上看,增程式与Hi4都是对传统燃油动力形式的补充,是汽车新能源转型过程中的技术产物。增程式技术采用串联式混动模式,主要由增程器、动力电池组和驱动电机组成,增程器在电池电量不足时启动,为电池充电并驱动车辆,从而延长续航里程。这种模式下,驾驶体验与纯电动车相似,只是多了一个“充电宝”功能的增程器。
相比之下,Hi4技术则更为复杂,它是一套混联多模电驱系统,支持纯电、串联、并联、直驱、能量回收等多种模式,属于多档位插混阵营。Hi4技术的优势在于高速行驶或馈电状态下,发动机直驱效能更强,动力体验更佳;在复杂路段下,Hi4能以四驱模式提升动力和脱困能力。然而,Hi4技术在城市路况下的中低速驾驶时,发动机可能难以维持在高效区间运行,导致效率低下。
尽管如此,长城汽车对Hi4技术的坚持并未动摇。长城汽车首席增长官李瑞峰曾明确表示,增程式混动技术落后是行业共识,长城汽车将坚持Hi4路线。然而,市场的反应却与长城的预期有所不同。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拥抱增程式技术,包括一些曾反对增程式的车企,如上汽大众等。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增程式电动车销量达到118万辆,同比增长63%,增长速度远超纯电动车。随着越来越多的车企入局,增程式技术在新能源市场中的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对此,有专家预测,到2030年,增程式(含插电)将占中国电动车市场的55%,与纯电车型和燃油车型形成“三足鼎立”的局势。
市场的选择似乎验证了增程式技术的可行性。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孙勇认为,增程式的出现是消费者呼唤出来的,是消费者选择出来的。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增程式技术起到了延长产品线生命力的作用。然而,这并不意味着Hi4技术没有存在的价值,只是它与不同用户的场景需求是否适配的问题。
尽管长城汽车对Hi4技术充满信心,但市场反应却不尽如人意。应用Hi4技术的高山车型销量惨淡,月销三位数的成绩令人担忧。长城汽车或许需要从中汲取教训,重新审视市场趋势和消费者需求。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技术的迭代速度日新月异,谁能把握市场趋势,满足消费者需求,谁就能在这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长城汽车能否凭借Hi4技术逆风翻盘,还有待时间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