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氧化物路线,全固态电池的未来之选?

   时间:2025-05-08 12:26:48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新能源领域的探索浪潮中,全固态电池作为“全村的希望”,正引领着一场技术革命。从技术路径来看,全固态电池主要分为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三大流派。

高翔博士,一位在固态电池领域深耕多年的科学家,他的经历颇具传奇色彩。在丰田固态电池团队积累了近四年的宝贵经验后,他又远赴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RNL)继续博士后研究。ORNL作为全世界商用固态电池的发源地,为他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和平台。2018年,高翔博士毅然决定回国创业,仅回国两个月,他便获得了第一笔投资,并在浙江嘉兴开启了全固态电池的产业化征程。

谈及为何选择全固态电池作为创业方向,高翔博士给出了深刻的解释。他指出,传统液态锂电池内部含有大量易燃的液态电解质和多孔有机隔膜,这些材料容易引发热失控,从根本上讲,这些安全隐患都是材料方面的问题。因此,太蓝新能源致力于用固态电解质取代原有的电解液和隔膜,将可燃的有机材料转变为不可燃的无机材料,从而提升电池的安全性。这种固态电池被称为“本质安全”,即从源头上保障了电池的安全性。

高翔博士还提到了现有电池无法升级使用更高能量密度的正负极材料的问题。受限于电解液的电化学稳定窗口较窄,高比能的正负极材料往往无法稳定使用,存在安全风险。而固态电解质则拥有更宽的电压窗口,能够覆盖这种高比能的正负极材料,进一步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因此,固态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然而,固态电池也面临着固-固界面阻抗这一行业难题。对此,太蓝新能源独创了ISFD技术(原位亚微米工业制膜技术),通过亚微米级的柔化层,起到界面缓冲和优化界面接触的作用。同时,ISFD技术还包括极片复合技术,将固态电解质与极片做成一体化,解决了固态电池因反复膨胀收缩导致的“接触失效”难题。这一技术体系的创新,为固态电池的产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选择技术路线时,高翔博士优先选择了氧化物路线。他解释说,一方面是基于产业化落地的考虑,硫化物路线的产业化周期可能会非常长;另一方面,经过长期研究和探索,他们找到了一条成功的氧化物路线,即ISFD技术。氧化物路线还具有既能做半固态又能做全固态的灵活性,这为企业的存续和市场拓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在成本方面,高翔博士表示,太蓝新能源的策略是双轨制,先实现半固态电池的规模量产与应用,再逐步向全固态电池过渡。半固态电池可以与液态电池进行性价比上的竞争,同等产能规模下成本相当。而全固态电池的制造成本在量产初期肯定会高于液态电池,但长期来看,随着规模扩大和制造工艺成熟,成本将逐渐下降。

对于全固态电池的市场份额问题,高翔博士表示,目前还无法给出非常清晰、准确的答案。但他预测,2027年可能是全固态电池的示范装车年,要真正上规模还需要解决性能持续优化和成本降低等问题。到2030年,全固态电池可能会在一些高端车型上实现市场化应用,但全面实现应用还需要更长的时间范围。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高翔博士对全固态电池的应用前景充满信心。他认为,全固态电池在安全和能量密度方面具有颠覆性优势,特别是在一些需要高能量密度电池的场景和极限环境要求下,全固态电池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高翔博士的带领下,太蓝新能源正不断突破技术瓶颈,推动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进程。他们的努力,不仅为新能源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