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领域,一家名为希迪智驾的无人驾驶企业悄然走到了IPO的大门前,估值高达90亿。这家公司的崛起,不仅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也让人重新审视无人驾驶行业的现状与未来。
无人驾驶行业,长久以来给人留下的印象并不美好:企业纷纷冲刺IPO,烧钱如流水,却难以盈利,产品同质化严重。甚至一些曾经的独角兽,如图森未来、纵目科技,已经黯然离场。这些现象不禁让人担忧,无人驾驶行业是否也陷入了“不上市即倒闭”的魔咒?
然而,希迪智驾似乎并不打算遵循这一规律。尽管在IPO的道路上,它并非先行者,但也不算迟到。近年来,已有至少7家无人驾驶企业成功上市,而希迪智驾身后,仍有至少10家独角兽在排队等候。无人驾驶行业的竞争,已然白热化。
为何无人驾驶行业如此容易陷入内卷?技术路线的单一化是重要原因之一。无论是纯视觉路线、多传感器路线、地图导航路线,还是车联网路线,都各有利弊,难以形成显著的差异化。而技术路线一旦确定,企业便只能在应用场景上寻求创新。然而,无人驾驶的应用场景同样有限,乘用车、商用车、封闭场景等,已成为各家企业的必争之地。
希迪智驾则选择了“混合模式”:车路协同+多传感器融合,并在封闭场景如矿区、港口、工业园区等寻找突破口。然而,即便在封闭场景下,希迪智驾也未能逃脱亏损的命运。过去三年,尽管其收入有所增长,但亏损额却逐年扩大,对企业的现金储备构成了严峻挑战。
高研发成本和低毛利率,是无人驾驶企业普遍面临的困境。希迪智驾也不例外。从2022年至2024年,其研发费用居高不下,而毛利率却始终难以突破25%的关卡。尽管在自主采矿领域,希迪智驾已占据市场龙头地位,但整体市场份额仍处于技术验证期,未来变数犹存。
然而,值得欣慰的是,无人驾驶行业已步入商业爬坡阶段。劳动力短缺、经济性验证、政策确定性等因素,共同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全球采矿从业者数量的逐年减少,人力成本的上升,使得自动化成为必然趋势。同时,无人矿车的投资回报率周期不断缩短,经济性日益凸显。而中国、澳洲等国的智能化时间表明确,更为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这样的背景下,希迪智驾的IPO之路,或许将成为无人驾驶行业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希迪智驾的坚持与创新,无疑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