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一假期的尾声,一场零售行业的变革悄然提速。原计划在假期后逐步推开的“淘宝闪购”,突然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放,仅六天时间,单日订单量便突破了千万大关,创下了行业新纪录。这一举动,标志着阿里巴巴通过淘宝与饿了么的组合拳,正式进军即时零售市场,与早已布局的美团闪购和京东秒送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随着阿里、美团、京东三大巨头的直接对抗,“30分钟万物到家”的零售理念成为了这场战役的核心。这不仅仅是一场订单数量的较量,更是对供应链效率、生态协同能力以及未来零售模式主导权的争夺。而在这场硝烟弥漫的背后,抖音、拼多多等新兴势力也在暗中蓄力,一场更为宏大的竞争图景似乎正在酝酿之中。
即时零售的战争,在2025年的春天骤然升温。年初,京东以外卖业务为先锋,率先吹响了号角。起初,这一举动并未引起太多关注,毕竟抖音也曾尝试过类似路径,却未能撼动行业格局。然而,京东此番的决心与力度超乎预期,从百亿补贴到全职骑手社保,再到商家免佣金政策,每一招都直击美团的要害。刘强东更是亲自上阵,不仅亲自送外卖,还公开抨击外卖平台抽佣过高,要求京东外卖利润率控制在5%以内。
京东的这一系列举措迅速吸引了全社会的目光,订单量在半年内从百万级跃升至千万级。京东寄望于通过高频的外卖业务带动更多品类的增长,为零售业务注入新的活力。面对京东的强势进攻,美团先是采取守势,解决骑手社保问题,随后迅速发起反击,官宣美团闪购上线,并开设一级入口,涵盖全品类商品,定位“30分钟送万物”。美团闪购的日订单量也迅速攀升,非餐饮类即时零售订单量已突破1800万单,对电商领域构成了严重威胁。
正当京东与美团激战正酣时,饿了么却显得异常沉稳。业界一度戏称,当行业老大与老三争斗时,老二往往容易被忽视。然而,这恰恰是阿里在暗中布局的大招。4月30日,饿了么携手淘宝天猫,推出“饿补超百亿”计划,同时淘宝天猫旗下的即时零售业务“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由饿了么负责履约保障。阿里此次并非单打独斗,而是以集团之力,打出了生态组合拳,包括百亿补贴、淘宝流量入口、饿了么骑手与门店资源、盒马鲜生前置仓、核心连锁品牌合作以及直播电商引流等。
在巨头们的竞相布局下,即时零售市场迅速升温,成为了一个确定性的增量市场。据第三方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已突破3000亿元,同比增速高达120%,服饰、3C数码、生鲜成为增长最快的品类。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即时零售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深夜买药到周末囤货,再到下午茶随点随到,消费习惯的变迁正推动着市场规模的大爆发。
在这场即时零售的争夺战中,三大巨头各展所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淘宝闪购依托淘宝的庞大流量入口、饿了么的履约网络、天猫的品牌商家资源以及百亿补贴策略,迅速找到了自己的生态打法,打破了市场格局。京东则试图以品质外卖为突破口,吸引优质商家,拒绝“幽灵外卖”,同时联合大型商超推出即时零售专区,赢得了公众的好评与支持。然而,京东在履约配送能力上仍存短板,骑手数量不足导致部分订单延迟。
美团闪购作为守城方,在“30分钟送万物”的基础设施上已建立起较高的壁垒,拥有海量骑手和庞大的供应链网络。但随着阿里和京东的强势进攻,美团在骑手、合作商家、用户心智等方面的竞争压力骤增。抖音、拼多多等新兴势力也在暗中观察,伺机而动。抖音通过直播电商与即时零售的结合,已在部分品类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履约稳定性和供应链深度将成为其挑战传统巨头的关键。而拼多多虽然在即时零售领域动作不多,但其在社区团购方面的深厚积累,以及庞大的用户规模和交易体量,使其在未来的竞争中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