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关税风暴来袭,苹果手机涨价风波究竟如何演绎?

   时间:2025-05-12 17:22:50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关于苹果手机是否会因为特朗普关税政策而涨价的问题,成为了消费者关注的焦点。这一话题的兴起,源于关税阴影在过去一个多月内的持续蔓延。

长久以来,苹果公司与中国供应链的紧密合作,一直是跨国产业合作的典范。然而,自2018年美国对华加征关税以来,苹果经历了多次政策缓冲,而真正的考验似乎从今年4月才开始显现。

位于北京三里屯的苹果旗舰店,作为苹果在亚洲最大的零售店,其店内情况或许能反映出一些端倪。尽管店内人流量尚可,销量保持平稳,且部分机型可享受国家补贴,但整体销售情况并未如预期般火热。店员表示,目前关税因素尚未在国内零售端显现,这得益于苹果通过供应链本地化和汇率对冲等措施,在中国实现了生产成本的最优化。

然而,与国内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市场的苹果产品已经受到了关税的直接影响。以iPhone 16 Pro Max为例,其在美国的售价因25%的关税增加了约95美元,若关税再次上涨,美国消费者将面临更大的经济压力。

苹果公司在全球市场中采取了“分而治之”的定价策略,以应对不同市场的挑战。在美国,由于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高,消费者对价格波动的容忍度较强;而在欧洲,苹果则通过运营商补贴来间接消化成本;在印度等新兴市场,苹果甚至通过降价促销来应对本土生产的竞争。

若特朗普坚持执行更高的关税政策,导致苹果在中国市场的售价上涨,将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短期内,价格敏感型用户可能会加速流向国产高端机型,如华为Mate 70系列,其销售数据显示,有28%的消费者来自原苹果用户。然而,苹果用户的忠诚度仍然很高,iOS系统的生态黏性、独家功能以及二手市场的高保值率,都是苹果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涨价对市场格局的深层影响可能体现在消费分级的加剧。高收入群体对价格上涨的敏感度较低,而低收入群体则可能转向更实惠的选择。这将推动手机市场向“哑铃型”结构演变,高端市场由苹果和华为双雄争夺,中低端市场则陷入小米、荣耀和OV等品牌的混战。

尽管苹果多次表示要推动供应链多元化,但对中国制造的依赖并未减弱。印度塔塔集团接手纬创资通的工厂后,尽管一度被视为产业链转移的标志性事件,但印度产iPhone的良品率远低于中国工厂,且核心模组仍需从中国进口。这揭示了中国供应链在产业集群、工程能力和基础设施方面的难以替代性。

郑州富士康园区与保税物流中心的联动,使得原材料从进关到上线生产只需4小时,库存周转率远高于印度工厂。同时,中国高级技工的人均产出也远高于越南工人,这使得iPhone的总装成本在中国反而更低。这些竞争优势构成了中国制造的护城河,使得苹果即便将部分产能转移到海外,也仍然需要依赖中国的精密零部件。

在关税风波中,苹果CEO库克频繁来华,并明确表示:“选择中国不是因为廉价,而是因为无法取代。”这一表态无疑是对中国制造的高度认可。

然而,苹果在中国市场的出货量却出现了下滑。2025年一季度,苹果在中国出货量同比下滑9%,降至980万部,市场份额降至13.7%。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以及消费者选择的变化。

在这场关税与产业链的拉锯战中,消费者既是旁观者也是最终裁决者。短期内苹果可能仍有缓冲空间来维持中国市场的价格稳定,但长期来看,中国制造的竞争力正从成本优势转向技术优势,而消费者在高端市场的选择权也日益增强。无论iPhone是否涨价,中国消费者都将拥有更多元的选择、更成熟的技术和更合理的价格。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