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小米汽车危机四伏:雷军如何应对车主集体退车风波?

   时间:2025-05-14 00:55:04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雷军和他的小米汽车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这场危机的导火索,是数百名小米SU7 Ultra车主发起的集体维权行动,他们在网络上发起声讨,要求小米汽车无损退车,甚至依据相关法律主张退一赔三。

雷军不久前在微博上坦言,过去的一个月是他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时间。显然,这场由车主维权引发的舆论风暴,让小米和雷军陷入了更加被动的境地。

车主们对小米汽车的不满主要集中在SU7 Ultra车型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问题上。小米官方曾宣传该选装件具有赛道级散热设计,能够提升刹车散热效率15%,并复刻纽北原型车的空气动力学。然而,车主们实测发现,风道根本无法形成有效气流,这一发现与B站up主@汤姆的混乱空间发布的实测视频结果一致。

更令车主们愤怒的是,他们发现该碳纤维前舱盖的内部结构与普通铝制机盖并无二致,既未连接刹车系统散热,也没有增加车辆下压力。小米官网之前宣称的“双风道导向轮毂散热”描述也被悄然删除,改口称该部件主要服务于造型需求。车主们感觉自己花高价买了一个仅具有装饰作用的部件,遭受了严重欺诈。

除了前舱盖问题,小米汽车还因动力性能限制问题引发车主不满。车主们发现,车辆的动力性能被小米通过OTA更新单方面限制,且这一限制在购车合同中并未提前告知。车辆本身的质量问题也在此时集中爆发,如驱动系统故障、电机异响等。

面对车主们的维权行动,小米汽车采取了一些措施试图平息怒火。对于碳纤维前舱盖问题,小米给出的补偿方案是未交付订单可改配普通铝制舱盖,而已选装用户则赠送2万积分(约合2000元)。然而,这样的补偿方案与4.2万元的选装价格相比,显然无法弥补车主的损失。对于动力性能限制问题,小米虽然暂停了相关更新,并承诺在4-8周内解决,但车主们的信任已经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这场危机的根源在于小米汽车的互联网思维与汽车工业规律的冲突。小米将手机行业的“参数内卷”移植至汽车领域,用“1548匹马力”“纽北调校底盘”等概念吸引流量,却忽视了技术落地的可行性。例如,碳纤维前舱盖实际减重仅1.3公斤,每克成本高达32元,性能提升却为零。小米在用户沟通和品控方面也存在明显不足。

面对这场危机,雷军和小米汽车团队需要深刻反思并采取有效措施。如果不能妥善解决车主的问题,重新赢得车主和消费者的信任,小米汽车未来的发展将举步维艰。这场风波或许正是智能汽车行业回归理性的转折点,提醒车企在宣传时应更加实事求是,避免夸大其词。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