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约翰·济慈那句穿越两百年时光的箴言——“世间无恒常,喧嚣是唯一旋律”——的回响中,AI时代以一种不可阻挡的姿态席卷全球。企业界在这场技术洪流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紫光股份旗下的新华三,在这场变革中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成为引领者,而非追随者。
近期,亚布力论坛成为AI话题的热土,企业家们热议着中国AI技术的迅猛发展,同时也怀揣着兴奋与不安。AI的广泛应用和颠覆性力量,让拒绝接纳它的企业面临被时代淘汰的风险。新华三集团的高级副总裁兼首席信息官谌平坚信,未来五至十年,企业对AI的投资与建设将成为其最重要的核心资产。他将AI视为“未来企业的创新基石”,这一观点不仅是对技术趋势的洞察,更是对生产力本质的深刻变革。正如历史上内燃机取代马车、电力重塑工业、互联网重构商业一样,AI正以同样的方式重塑企业的组织形态和价值创造模式。
然而,自我革新之路充满荆棘。麦肯锡的数据显示,中国企业中仅有三成能在数字化改革中取得显著回报,七成仍停留在试点阶段。面对这一挑战,新华三选择以自身为试验场,将AI深度融入研发、供应链、管理等核心环节,实现了自我进化的飞跃。位于杭州的新华三未来工厂,便是AI赋能制造业的生动例证。这座工厂通过AI、5G、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了从生产到物流的全流程无人化作业,自动化率高达90%,成为智能工厂的典范。
在研发领域,新华三利用专属大模型,将历史代码库训练成符合自身开发标准的AI助手,实现了超过35%的代码自动化生产。谌平表示,这一变革让新华三的工程师从“码农”转变为“架构设计师”,显著提升了开发效率。同时,针对企业内部知识散落的痛点,新华三基于AI大模型和自身庞大的业务知识库,打造了AI助手“知道”。通过语义理解和知识图谱技术,“知道”将分散的数据整合为动态知识库,使知识获取效率提升了90%以上。
在业务全球化进程中,新华三自主研发的AI翻译引擎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引擎支持多语种互译,已累计翻译专业技术文档超十亿字,准确率与专业译者相当。在大幅降低翻译成本的同时,帮助一线业务人员将互译响应速度提升至分钟级。
新华三的实践证明,AI不仅是提升效率的工具,更是生产力的重塑者。它让系统不再需要人去适应,而是能够重塑人的工作方式。这种从“认知革命”到“生产力革命”的进化,构成了新华三变革的核心动力。
新华三在AI领域的两大战略——“AI in ALL”和“AI for ALL”——正是其变革理念的体现。前者旨在通过AI技术增强算力与联接的协同效应,后者则致力于以AI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赋能各行各业,推动智能化变革。新华三通过技术共享与场景共创,让人工智能应用变得更加容易、高效和普惠。
在新华三看来,AI不是技术的狂欢,而是生产力的革命。它要求企业以自身为试验场,经历从“痛”到“错”,再到“纠正”和“进化”的全过程,才能真正拥抱AI时代。正如谌平所言:“让业务AI化,而不是让AI业务化。”新华三选择成为AI时代的铺轨人,不是为了定义规则,而是让规则更好地服务于业务;不是为了成为主角,而是让各行各业共同书写AI时代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