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刘强东坐镇一线 京东Q1增速创三年新高

   时间:2025-05-15 15:38:45 来源:互联网编辑:茹茹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发布 | ITBEAR

2025年5月13日,京东集团交出了一份令市场振奋的一季度成绩单:营收3011亿元,同比增长15.8%,创下近三年最高增速,远超行业平均增速的3.4倍。这一数据不仅标志着京东重回双位数增长轨道,更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那个“高增长的京东”又回来了。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离不开创始人刘强东的“一线坐镇”。 据接近京东的人士透露,2024年一年,刘总给京东管理层做了1800人次的培训,每周至少4天,给京东各个部门进行战略设计、业务打法、团队能力建设,甚至用户体验细节等直接指导,一度讲得声带撕裂,声音嘶哑。而今年3月正式上线的京东外卖业务,更是刘强东亲自下场推动的典型案例:商家零佣金、骑手“五险一金”、用户端“百亿补贴”三板斧,短短两个月便实现订单量爆发式增长,甚至有用户晒出“东哥亲自送外卖”的社交平台热帖。

京东的复苏绝非偶然。在电商行业普遍陷入“低价内卷”的背景下,京东选择了一条差异化路径:以供应链效率为矛,以商业向善为盾。带电品类17.1%、日百品类14.9%的双位数增长,第三方商家订单量持续攀升,以及全球9国“海外包邮区”的扩展,无不印证着这套逻辑的有效性。当同行还在流量争夺中焦头烂额时,京东已悄然构建起从即时零售到跨境物流的生态协同网络,而这或许才是其“反超周期”增长的核心密码。

01

供应链深耕与生态协同的双重爆发

核心业务护城河加固,带电品类增速碾压行业

尽管拼多多、抖音等平台近年猛攻3C家电市场,但京东在带电品类的优势反而愈发稳固。一季度,该品类收入同比增长17.1%,商超品类更实现连续5个季度双位数增长。这种“逆势加固”的背后,是京东与品牌方建立的深度共生关系。以小米为例,双方围绕产品创新、营销全域整合的合作,不仅带动新品首发销量破纪录,更通过京东供应链实现了库存周转效率提升30%。

用户增长与商家生态正向循环

季度活跃用户数连续6个季度保持超20%增速,第三方商家订单量同步双位数增长,这组数据揭示了京东生态的健康度。区别于单纯补贴拉新的策略,京东新品成长“百千亿”计划将在今年实现6万款新品年销售破百万、6,000款新品年销售破千万、600款新品年销售破亿。“京创双百计划”将以构建全域内容生态为核心,在今年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助力10万商家成交量同比增长超100%,将平台流量转化为商家可持续经营能力。

全球化战略进入“精耕细作”阶段

京东的全球化战略正在进入“精耕细作”阶段。一季度,京东在欧洲、东南亚等地的布局取得实质性突破,在欧洲市场,伦敦全品类零售品牌Joybuy试运营期间,依托京东供应链和物流能力,将配送时效压缩至当日达,部分区域甚至实现“早上下单、晚上收货”。波兰华沙2号仓的投运,与已有仓库形成协同网络,帮助中国品牌进入欧洲市场的平均物流时效从5天缩短至48小时。在东南亚与澳洲,柬埔寨、澳大利亚站点开通全品类包邮后,京东全球售“海外包邮区”已覆盖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日本、韩国等9个国家。在东南亚,京东产发管理的40个基础设施项目,为中国出海企业降低25%的物流成本。

即时零售:重构“最后一公里”的效率天花板

如果说全球化是“远攻”,那么即时零售就是京东“近守”的核心战场。京东外卖业务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现有零售业务深度绑定。一季度,京东在即时零售领域的动作密集且精准。在北京,七鲜超市的生鲜商品直接接入京东外卖系统,加速推进“1+N”模式在华北区域落地,年底前完成京津地区全覆盖;在深圳,京东MALL门店的20万种商品接入即时零售体系,消费者下单大家电也能实现“上午买、下午装”。

这种“线下库存线上化、配送网络共享化”的模式,让京东的实体业态成为即时零售的天然杠杆。京东用一季度数据证明,其“商品+物流+服务”的一体化能力,已构筑起竞争对手难以跨越的体验壁垒。

02

不内卷≠没效率≠没利润

当电商行业陷入“低价战”的消耗时,京东却用行动证明:不参与内卷不等于放弃效率,更不等于牺牲利润。通过技术革新和生态协同,京东正在探索一条更可持续的增长路径。

供应链省出真金白银

京东的供应链能力已进化成“效率武器”。以家电品类为例,通过“厂商-区域仓-前置仓”三级智能网络,京东将大家电平均配送时效压缩到6小时,比行业平均快50%。通过与小米等品牌深度绑定产品研发和供应链协同,京东不仅让新品首发效率跃升,更将库存周转优化到以小时计。这种能力已进化成可对外输出的基础设施:波兰仓库启用智能调度系统后,中国品牌进入欧洲市场的物流时效从五天压缩到两天,连欧洲本土企业也开始接入京东的供应链网络。

生态协同滚雪球

京东外卖的爆发绝非偶然。看似跨界的外卖业务,实则是京东生态的“效率放大器”。复用七鲜超市的即时仓储、京东物流的末端配送,外卖订单数据还能反向优化电商库存配置。这种“仓配资源一盘棋”的模式,让京东不用重复建设就能快速切入新赛道。更关键的是,商家零佣金政策和骑手“五险一金”保障,打破了行业“压榨生态伙伴换增长”的潜规则,反而带来商家入驻量和用户复购率的双提升。

拒绝零和博弈

当同行用克扣骑手社保、收取高佣金来维持低价时,京东选择了更“笨”的玩法:给商家0佣金,给骑手交五险一金,还砸2000亿采购出口转内销商品帮外贸企业转型。这些动作看似增加成本,实际却带来意外回报——一季度第三方商家数量翻倍,大量骑手加入京东外卖,出口转内销商品上线首月销量破10亿。

03

从社会责任到增长引擎

京东的财报证明,社会责任不是成本,而是最稳健的增长投资。截至4月底,其体系员工总数超72万人,其中一线员工占比达80%。当互联网行业普遍裁员降本时,京东反而通过“百县十万人招募计划”扩招保洁师、骑手等基层岗位。这种选择背后,是一套将社会价值嵌入商业逻辑的战略思考。 商业向善的本质,是把成本投入转化为信任资产。

外卖“反内卷”

京东外卖的“三板斧”——商家零佣金、骑手五险一金、用户百亿补贴——直击行业痛点。针对商家,京东外卖推出 “0 佣金 + 长期佣金不超 5%” 的政策,吸引了大量优质商家入驻。针对骑手,为全职骑手签订劳动合同、缴纳五险一金,兼职骑手提供意外险和健康医疗险,成为外卖行业首个全面保障骑手权益的平台。

技术普惠产业

京东的技术投入始终聚焦“降本增效”的社会价值。例如,物流AI解决方案入选工信部新型工业化案例,医疗大模型“京医千询”帮助偏远地区医院诊断效率提升40%。这种“技术-产业-民生”的正向循环,让京东的1456亿元研发投入摆脱了“烧钱”标签,转而成为长期竞争力的筹码。

反哺实体经济

京东的2,000亿元出口转内销计划,已吸引超1万家企业进入采购洽谈,预计为消费者提供超10万款高性价比外贸商品。而“京创双百计划”通过零佣金政策,帮助10万中小商家实现成交量翻倍。这种“不赚快钱”的策略,反而推动第三方商家订单量连续多季度双位数增长。

增长惠及员工

截至4月30日,京东体系人员总数超过72万人。京东是行业最早为一线员工设立专属节日的企业,今年已是“一线员工日”10周年,在快递员等的基础上又迎来了外卖骑手、家政保洁师和执业护士。京东一直用最大努力,为一线员工提供有尊严、体面的工作,让他们日子过得更有希望,对未来充满信心。

结语

“信任”与“效率”的双重竞赛术

京东的2025年一季度财报,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两种选择:一边是“流量内卷”的短期狂欢,一边是“信任效率”的长期实验。而京东显然选择了后者。

值得关注的是,京东管理层在财报中反复强调的“生态共建”逻辑。无论是与小米等品牌深化战略合作,还是通过“京创双百计划”赋能10万商家,抑或是外卖业务中商家、骑手、消费者的三方共赢,京东正在证明一个反常识的结论:商业竞争的最高形态,不是零和博弈,而是通过提升产业链整体效率创造增量价值。

京东集团CEO许冉所言或许能帮助我们理解这种战略定力:“消费情绪提振,叠加京东供应链能力及用户体验的不断优化,共同驱动了京东的业绩表现。” 这句话恰如其分地解释了京东的选择——当行业忙于用补贴争夺用户时,京东选择用供应链效率降低社会交易成本,用技术投入提升产业智能化水平,用员工保障夯实服务品质根基。

未来的商业竞争,注定是一场关于“信任”与“效率”的双重竞赛。京东用这份财报证明,当企业愿意为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创造价值时,增长便会成为水到渠成的结果。这或许才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穿越周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真正密码。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