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自动驾驶量产竞速:Momenta引领中国Robotaxi驶向全球舞台

   时间:2025-05-17 00:03:37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自动驾驶领域,一场关于未来出行方式的变革正悄然加速。曾经只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如今正逐步走出实验室,成为城市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016年,特斯拉以Autopilot 2.0系统为起点,向世界描绘了一幅Robotaxi(自动驾驶出行)的宏伟蓝图,自此,这一领域便成为全球科技巨头与传统车企竞相追逐的焦点。

九年时光流转,Robotaxi赛道经历了从兴起到波折再到加速发展的历程。技术进步、成本降低以及政策支持的合力推动下,试点城市不断增多,但规模化量产的难题依旧横亘在前。然而,2025年5月,中美两国在Robotaxi产业上同步迈出了关键一步,量产化进程显著提速。

大洋彼岸,Waymo宣布将在2026年底前将亚利桑那工厂的Robotaxi产能翻倍,而特斯拉也释放了重磅信号,计划于6月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推出“完全无人监督”的Robotaxi服务,并定于2026年量产无方向盘的CyberCab。这一系列动作标志着美国Robotaxi产业正加速向规模化量产迈进。

与此同时,在中国,自动驾驶领域的隐形冠军Momenta也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Momenta采取了“双线出击”战略:一方面与Uber达成合作,计划于2026年初在欧洲推出首批L4自动驾驶服务,覆盖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与上汽享道携手,共同打造全球首个基于前装量产方案的Robotaxi车队,并率先在上海投入运营,预计2026年内车队规模将达到数百台。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彰显了中国Robotaxi产业的崛起之势,也预示着中美两国在这一领域的竞争愈发激烈。

在自动驾驶技术路线的选择上,Momenta采取了L2与L4并重的“两条腿”走路策略。这一策略曾饱受争议,但如今看来,却为其在Robotaxi领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复用现有车型、采用端到端模型与轻量化地图方案等手段,Momenta成功降低了单车成本,打破了技术和安全的瓶颈,实现了在不同国家、城市道路环境中的快速适配。

Momenta创始人曹旭东曾多次强调,实现可规模化的L4才是公司的终极目标。所谓可规模化的L4,即具备全国乃至全球通行能力,且安全水平达到甚至超越人类驾驶员。为实现这一目标,Momenta从量产经验、技术布局和安全标准三个维度进行突破,构建了“一个飞轮+两条腿”的战略体系。通过量产车积累真实路况数据,再反哺Robotaxi技术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

如今,全球已有30万辆搭载Momenta L2系统的量产车行驶在路上,这些车辆不断捕获真实的道路数据,通过统一架构反哺L4系统。得益于中国道路的复杂程度远超欧美日韩,Momenta积累的“黄金数据”甚至可能超越特斯拉,为其在Robotaxi领域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Robotaxi赛道上,Momenta不仅在国内与上汽享道等合作伙伴携手共进,还在国际市场上与Uber等巨头建立深度合作关系。通过与全球主流车企共建前装量产体系,为Uber提供不依赖高精地图的标准化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共同推进Robotaxi在全球市场的商业化落地。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展现了Momenta的全球化视野和战略布局,也为中国自动驾驶技术的出海探索了一条新路径。

随着人工智能与自动驾驶技术的深度融合,全球Robotaxi产业正迎来全新发展阶段。据预测,到2030年,Robotaxi业务全球市场空间将超过2万亿美元。在中国市场,Robotaxi也将从2025年的5400万美元增长至2035年的470亿美元,十年间增长757倍。面对如此广阔的市场前景,所有入局者都感受到了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而Momenta作为中国自动驾驶领域的佼佼者,正以其独特的战略体系和强大的技术实力,引领着这场出行革命的浪潮。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