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产动画电影领域,《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的火爆不仅标志着中国电影工业的一次巨大飞跃,更为中国企业应对内卷现象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当众多企业陷入“增长失速—裁员收缩—创新停滞”的恶性循环时,《哪吒2》的成功如同一股清流,激发了关于企业如何打破困境的深刻思考。
首先,《哪吒2》的制作团队通过打破价值边界,实现了从产品竞争到价值观引领的转变。回顾2015年的《大圣归来》,它验证了国产动画的商业潜力,却也让动画行业迅速涌入大量模仿者,其中大多数项目仅停留在“模仿好莱坞特效+拼凑传统文化符号”的层面。而《哪吒》系列则反其道而行之,将传统IP重塑为具有强烈价值观符号的作品。数据显示,《哪吒2》的观众中,25至35岁群体占比高达58%,远超动漫电影的平均受众年龄。制作团队通过塑造“反叛者”角色,传达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价值观,精准触动了当代年轻人在多重压力下的生存与发展焦虑。
这一成功案例为企业提供了重要启示:在行业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重新定义客户价值坐标系成为胜负的关键。小米生态链的崛起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智能手机行业陷入参数内卷时,小米提出了“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价值观,通过生态链孵化出一系列硬科技企业,重新定义了“可触达的科技生活”。同样,泡泡玛特通过构建“孤独治愈”的情感联结,满足了消费者的精神需求,实现了市值的大幅增长。
其次,《哪吒2》的制作团队在增长逻辑上实现了从“线性扩张”到“飞轮效应”的转变。他们抛弃了传统电影制作中的流程体系,采用“制片人中心制+工业化流程”的方式,通过数字化技术和标准化模块支撑创新,使续作成本下降40%,制作周期缩短30%。这一做法启示企业,在内卷的大背景下,单纯堆砌资源只会加速熵增,必须基于用户价值重新设计增长逻辑,形成良性循环。华为海思通过“爬北坡战略”突破芯片设计困局,字节跳动利用A/B测试中台支撑多产品孵化,都是这一逻辑的体现。
最后,《哪吒2》的制作团队在面对外部不确定性时,展现出了组织韧性的重要性。据称,在制作期间遭遇疫情冲击后,团队迅速切换为“分布式协作模式”,通过区块链技术确保版本协同,使项目如期交付,成本反而降低22%。这一“超敏捷做法”让企业认识到,应对外部不确定性与内卷的最好方式,是打造具有自适应性的敏捷型组织。海尔通过“人单合一”创客模式,形成了及时应对外部变化的自运营群体,提高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基于以上观察,企业可以采取以下行动建议:重新定义客户(用户)需求与价值观,通过大数据进行客户细分,识别未被满足的客户需求;重构价值主张,将产品功能升维至价值观表达;建立符号系统,将车主/用户转化为“品牌传教士”。同时,企业应搭建能力中台,连接上下游合作伙伴,确保种子业务的资源投入。给员工一定的战略自由度,推进跨部门协作,从产品(技术)导向转向客户导向,也是激活组织韧性的关键。
《哪吒2》的成功不仅是一部电影的胜利,更是企业应对内卷、实现转型的生动教材。当不确定性成为唯一的确定时,企业需要借鉴哪吒的“三招”——用价值创新打破天命,用系统韧性对抗熵增,用组织进化重写规则。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