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产汽车品牌在车型命名上似乎达成了一种默契,纷纷将数字“7”作为新车型的命名元素。这一趋势并非偶然,据统计,仅在2024年,就有超过20款新上市的车型名称中包含了数字“7”。
从S7、R7到M7、L7,几乎每一家智能汽车品牌都推出了带有“7”的车型。在智能汽车市场上,数字“7”的热度甚至超过了传统吉祥数字6、8、9。根据第三方汽车行业平台的公开数据,2023年至2024年间,在售的热门车型中,名称带有“7”的车型多达38款,而带有“8”的车型仅为13款。
汽车行业专家分析指出,这一现象背后有多重原因。首先,先行者的示范效应起到了关键作用。蔚来的ES7、EC7,小鹏的P7,以及理想的L7等车型在市场上取得了成功,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形象,从而提升了消费者对数字“7”的认同感。随后,小米SU7、问界M7等车型也相继走红,进一步强化了“7”作为智能汽车幸运数字的地位。
在燃油车时代,数字“7”就已经承载着高端与科技的象征意义。宝马7系和奥迪A7作为各自品牌的旗舰车型,代表了最前沿的技术和最高端的定位。国产智能汽车品牌在推出新车型时,往往会将这些车型作为对标目标,因此也倾向于使用数字“7”来命名。
然而,随着智能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车型命名的“通货膨胀”现象也日益凸显。在燃油车时代,数字命名通常都在1-8以内,5以上的车型被视为中高端。但在智能汽车市场上,5以下的命名几乎绝迹,入门级车型也开始从5开始命名。原本代表中高端的7,现在也被放在了入门车型上,如深蓝S7、海豹07等平价车型。
不仅如此,数字命名的上限也不再局限于个位数。享界S800、坦克700等三位数命名的车型也开始出现。字母命名也同样如此,国产智能汽车品牌起步就是E级,甚至从L、M、N、P、R、S等字母开始命名,彻底颠覆了传统燃油车市场的命名体系。
这种命名方式的大胆改变,虽然彰显了国产智能汽车打破传统等级制度的野心,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由于命名方式高度趋同,加上对热门数字和字母的追捧,“撞名”现象频发。以S7车型为例,不仅有智界S7、广汽传祺S7,还有深蓝S7、星海S7等多款车型。这种撞车现象不仅让车企尴尬,也让消费者感到困惑,难以区分不同品牌和车型。
与此同时,这种“字母+数字”的组合命名方式也让普通消费者难以记忆和识别。相比传统燃油车市场上朗逸、轩逸、卡罗拉、高尔夫等有辨识度的中文名,智能汽车市场上的车型名称往往缺乏文化内涵和辨识度。一项调研显示,超过60%的消费者无法准确说出三个以上智能车型的全称。
汽车行业专家指出,虽然“字母+数字”的组合命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建立独特的品牌语言,但现在很多车企在命名上只是盲目跟风,缺乏文化积淀和创新精神。这种命名方式不仅让消费者感到困惑,也影响了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