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浪潮的席卷下,00后群体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涌入这一新兴赛道,寻求着属于自己的光明未来。不论是来自双非院校的文科生雪柳,还是复旦大学金融系的硕士毕业生博誉,他们都在这场AI盛宴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雪柳的求职之路并不平坦,面对就业市场的严峻形势,她凭借三段大厂AI业务的实习经历脱颖而出。这些经历不仅让她深度参与了AI产品从0到1的过程,还让她在简历筛选中占据了优势,最终收获了两家AI公司的offer。同样,博誉也在AI热潮中顺利拿到了上海一家大厂AI业务线的offer,年薪数十万,成为同期毕业生中的佼佼者。
对于00后而言,AI不仅是一个风口,更是一个全新的增长机会。雪柳认为,他们这批人没赶上移动互联网的入局,但AI无疑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机遇。博誉则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总结出了一条快速打入AI赛道的职业升级路线,建议想进入AI领域的年轻人先从初创公司开始,逐步向大厂进阶。
在AI赛道上,不仅有像雪柳和博誉这样的求职者,还有一群年轻的创业者,他们正以All in的姿态,全力拥抱AI带来的变革。95后的万晓初是一家AI创业公司的CEO,他聚焦AI+销售领域,打造出了一款智能销售系统,成功跑通了PMF,公司也逐渐步入正循环。在他看来,生成式AI是当下必须抓住的机会,因此他们全力以赴。
而00后的创业者们,则展现出了更加鲜明的特质。他们敢于all in,一旦锚定某个想法,就会迅速调集全部资源和精力专注于一件事。李文轩就是这样一位创业者,他在大一时就决定休学创业,进入AI赛道。他的团队已经完成了最新一轮百万美元的融资,项目也逐渐进入到从1到100的爬坡阶段。他的创业风格,无疑成为了00后创业者的一个缩影。
资本也对这些年轻的创业者表现出了偏爱。一位投资机构的投资人表示,现在AI领域的创业者大多是95后和00后,而实际能拿到融资的都是有国际背景或开发出具有国际影响力产品的年轻人。这些远超同龄人的优秀,让投资人的投资逻辑也发生了变化,他们更愿意投资这些有潜力的年轻创业者。
然而,AI赛道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跑步进场,试图抓住这个风口;另一方面,AI对于人类的可替代性也引发了广泛的焦虑和讨论。一些企业开始尝试用AI销售替代真人销售,以降低人力成本。但这种替代也引发了职场人的担忧,他们担心自己的职位会被AI取代。
尽管如此,00后的年轻人们并没有停下脚步。他们继续在自己的领域里探索、创新,试图在AI赛道上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雪柳虽然面对职场的压迫感,但她依然坚定地站在AI赛道上,她相信小镇青年想破局,需要的不是逃离算法,而是掌控算法。
在AI浪潮的推动下,00后们正以更加开放、包容、创新的心态,迎接着未来的挑战和机遇。他们相信,只要敢于尝试、敢于创新,就一定能在AI赛道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