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日照港畔,一个历史性时刻被永远铭记——5月19日,“海陆丰号”卫星在此地成功发射升空。随着火箭划破天际,现场市民的欢呼声此起彼伏,纷纷举起手机,定格这一激动人心的瞬间。
余浩帆,一位来自汕尾海陆丰的市民,特意远赴日照,只为亲眼见证“海陆丰号”的发射。他激动地说:“作为海陆丰人,我深感自豪。现在,天上不仅有雷公,还有我们的‘海陆丰’!”
“海陆丰号”卫星,编号为“天启18星”,是“天启星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它的成功发射,天启星座在轨卫星数量增至37颗,星座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此次发射不仅标志着天启星座一代星座的基本发射完毕,更将进一步提升星座的覆盖范围和通信时效。
北京国电高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萍表示,此次发射将使得星座的覆盖更加均匀,通信时效进一步提高,从而增强海洋、海事、农业、应急、水利、电力、石油、物流、生态环境、智慧城市、单兵救援等多个行业场景的使用效果。作为我国首个低轨卫星物联网星座,“天启星座”具备全球覆盖、通信容量大、低功耗、低成本等诸多优势,为全球用户提供全方位的卫星窄带物联网数据传输服务。
“海陆丰号”卫星在海洋经济和陆地资源管理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在海洋经济方面,它能为海洋牧场、渔船监管等提供数据通信服务;在陆地资源管理上,它可用于资源管理统筹、生态环境监测等工作。例如,通过搭载的传感器,“海陆丰号”能实时收集海洋环境信息,包括水温、盐度、溶解氧等数据,为海洋生物的生长提供适宜环境保障,促进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它还能对陆地的森林、石油、电力等资源进行普查监控,为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数据支持。
汕尾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欣昕表示,“海陆丰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意义非凡。这颗以海陆丰命名的卫星,不仅是对海陆丰革命先烈的缅怀和纪念,更是海陆丰革命精神在航天领域的生动延续。汕尾将充分利用卫星数据资源,拓展海洋产业、应急救援等业务,让科技成果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此次汕尾市与深圳航科卫星科技有限公司共同谋划空天产业的建设与发展,为国家的航天信息产业贡献力量。深圳航科卫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乐秀权认为,在海陆丰地区发展航天航空产业具有深远意义。冠名“海陆丰号”卫星,不仅是对海陆丰地区的致敬,更是对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力推动。
近年来,汕尾市加快布局数字产业,抢占数字经济“新风口”。此次“海陆丰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正是汕尾贯彻落实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数字经济相关部署的具体体现。汕尾市将抢抓国家和省大力发展商业航天的重大历史机遇,加快布局和培育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赋能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助力新质生产力培育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