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场传言腾讯音乐(TME)正计划与喜马拉雅达成一项价值24亿美元的交易,意图收购这家音频领域的巨头。这一消息在业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尽管双方尚未正式确认,但已有多家媒体援引知情人士的信息进行了报道。
TME与喜马拉雅的潜在合并并非首次传出。自2018年以来,两家公司之间就曾多次传出交易传闻。与此同时,喜马拉雅四次冲击IPO均未成功,其上市之路显得颇为坎坷。在音频市场中,不仅喜马拉雅面临资本困境,荔枝FM虽然在2020年成功登陆纳斯达克,但目前市值仅为1481.7万美元,远低于上市首日的6亿美元。
声音市场近年来呈现出一种复杂的生态。一方面,有声书、广播剧、知识付费、播客等新内容形态层出不穷,音频平台不断涌现;另一方面,这一领域却未能孕育出真正的平台级公司和产品,从业者往往聚焦于内容生产,而非平台建设。当市场缺乏自我整合的能力时,外部力量的介入便成为必然。喜马拉雅一度有机会成为这一整合者,但最终未能如愿,而像猫耳FM这样的垂直平台也被B站收编。
TME此次对喜马拉雅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源于其自身的发展需求。TME一直通过渠道和内容整合来实现规模增长,旗下拥有酷我音乐、酷狗音乐、QQ音乐以及懒人听书等品牌。喜马拉雅的用户差异化和在车载等场景的渗透能力,将为TME带来新的增长点,进一步巩固其在音频领域的领先地位。
从TME的财报来看,在线音乐业务已成为其增长的核心驱动力。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显示,在线音乐服务收入同比上涨25.5%,占总收入的四分之三以上。这一成果得益于TME战略方向的调整,将深耕在线音乐业务和拓展在线音乐内容及体验作为转型的主要方向。然而,随着版权成本的上升和增量空间的有限,在线音乐业务的天花板日益显现。多家唱片公司转向多平台分发,TME的独家版权优势也在逐渐减弱。
尽管直播业务曾是TME的一大亮点,但由于监管趋严和市场份额向短视频平台转移,社交娱乐服务的收入及占比持续下滑。因此,布局长音频赛道成为TME现阶段的最优选择。事实上,TME对长音频内容的重视早已显现,近年来通过收购懒人听书、推出酷我畅听等产品,不断加码长音频领域。
喜马拉雅对于TME而言,无疑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收购对象。作为国内音频行业的领头羊,喜马拉雅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丰富的内容生态。招股书显示,2023年喜马拉雅的月活用户达到3.03亿,其中移动端用户占比超过1.33亿,收听时长约占中国所有在线音频平台移动端总时长的60%。喜马拉雅在内容生产上具备强大能力,拥有包含459个品类的4.88亿条音频内容。
喜马拉雅的发展历程堪称一部“内容创业史”。从最早的移动电台,到有声书、知识付费、有声剧和播客,喜马拉雅始终能够敏锐捕捉用户需求,并迅速布局。然而,尽管拥有稳定的内容生产能力和多元化的营收模式,喜马拉雅仍然难以覆盖高昂的内容成本和营销费用,多次冲击IPO未果。
对于TME而言,收购喜马拉雅将补齐其在长音频内容生态上的短板。通过整合喜马拉雅的UGC生态和自身版权资源,TME有望构建覆盖全场景的声音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用户参与度和ARPPU值。而对于喜马拉雅来说,这或许是摆脱困境、实现自救的一条出路。
尽管这桩收购传闻在市场和行业内并未引起特别大的波澜,但音频市场的格局或将因此发生微妙变化。随着用户需求的分层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单独存活的内容平台只能走向“小而美”,而横向整合已成为不可逆的趋势。在线音乐领域,TME的地位仍然稳固,但中短视频平台的跨界尝试也不容忽视。然而,音频市场的规模问题不仅存在于单个平台,而是整个行业面临的挑战。
面对这一挑战,免费模式或许能为音频市场带来新的机遇。在网文和短剧领域,免费模式已经展现出强大的用户和流量吸附能力,打破了市场的规模上限。声音领域也不例外,番茄畅听等免费音频产品的崛起,正在改变市场的竞争格局。未来,音频市场或将迎来更多的变革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