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行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人工智能(AI)技术的引入正在彻底重塑这一领域。
近年来,美国企业Perplexity的估值飙升了17倍,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而OpenAI和谷歌也相继升级了各自的搜索功能。在国内,百度、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巨头也不甘落后,纷纷将AI搜索功能集成到它们的主站应用中。
根据QuestMobile的数据,截至今年3月,AI搜索在三大主要终端的月活跃用户总数已超过6亿,成为四大亿级AI应用场景之一。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轻量化突围成为玩家们竞相追逐的战略方向。
在2025年3月的赛道TOP10应用中,有70%采用了In-App AI模式,依托主应用庞大的流量快速推广智能搜索。百度、字节跳动(抖音AI搜和头条AI)、腾讯(微信AI搜索和腾讯新闻AI)以及微博智搜,占据了市场的领先地位。在月活用户规模上,百度AI搜索遥遥领先,而微博智搜则以300.2%的环比增速,成为增长最快的平台。
开源大模型DeepSeek的出现,显著降低了AI搜索的技术门槛,使得众多平台能够在短时间内推出AI搜索产品。然而,这种开源模式也带来了产品同质化的问题。
为了在这种环境下脱颖而出,各家平台都在努力打造差异化。用户的真实体验成为决定市场走向的关键因素。市场通过用户的不断选择,直接评判哪些AI搜索产品真正好用,哪些又能持续吸引用户。
为了验证不同平台AI搜索的差异,我们选取了百度AI搜索、抖音AI搜索、微信AI搜索和微博智搜进行对比测试。结果发现,即使是完全相同的问题,在不同平台上得到的答案也各有千秋。
百度AI搜索

微博智搜

微信AI搜索

抖音AI搜索
在获取时效性强的社会热点信息方面,微博智搜表现尤为突出。以查询“金价走势”为例,微博智搜不仅引用了社交媒体动态和权威媒体发布的短视频内容,还捕捉了市场情绪,实时数据的更新较为及时。
微博智搜

百度AI搜索

抖音AI搜索

微信AI搜索
AI搜索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快速、高效地解答传统搜索难以满足的用户需求。这正是AI搜索能够在短短两年内迅速崛起,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主流方式的关键所在。
随着AI搜索的逐渐普及,整个互联网时代的流量分配格局或将迎来重新洗牌。在AI搜索时代,用户需要的是快速、精准的回答,而不再是海量信息。传统搜索的“大而全”策略已不再是优势,传统搜索玩家必须积极转型,以应对流量分化的现实。
内容平台则看到了这一市场空隙,纷纷积极布局,发挥自己的优势,力求在下一轮流量再分配中占据有利地位。例如,微博通过“热搜+智搜”的模式,牢牢占据了热点传播的重要生态位。微博热搜作为新鲜事的聚集地,能够快速捕捉并放大最具时效性的新闻、文娱热点等话题,并通过明星互动、粉丝社群等特色功能增强用户粘性。智搜的推出进一步放大了这一优势,热搜吸引大量用户点击,引导他们通过智搜深入了解事件全貌。
其他平台也在各自领域构建护城河。知乎推出的AI搜索产品强调其庞大的学术知识库,面向学术界和知识工作者。B站和抖音则主要强调短视频内容优势,B站聚焦二次元文化与知识类中视频内容,抖音则以娱乐和潮流内容为核心。这些平台都在努力打造独具特色的AI搜索服务,以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AI搜索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作为新的“流量入口”,AI搜索正变得无处不在,从微信对话框、微博话题标签到输入法界面,任何入口都可能成为AI搜索的触发点。这种“无感化搜索”悄然融入生活的每个角落,使信息获取变得更加自然和便捷。
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非传统入口进行搜索,传统的搜索框模式正在被取代。苹果公司高级副总裁埃迪·库公开表示,Safari的搜索量在今年4月首次出现下滑,用户更倾向于使用AI工具获取信息。这一趋势使得苹果公司正在考虑是否终结与谷歌长达多年的合作关系。这表明,转型不够快的传统搜索引擎未来有可能被淘汰。
在这场变革中,In-App AI模式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内容平台基于自身数据优势,发展出各具特色的AI搜索服务。这些“嵌入式”搜索虽然不独立存在,但影响力却不小,使得平台的内容生态逐渐进化为“内容+服务”的形式。AI搜索正在演变为“生态入口”,连接平台生态的各环节,将内容、服务、交易等多个场景串联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