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彩礼问题再度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焦点。作为中国传统婚俗的重要一环,彩礼在一些地区逐渐演变成衡量婚姻价值的物质标准,天价彩礼现象屡见不鲜,个别地区的彩礼金额甚至突破了百万元大关。这一现象不仅加重了个体家庭的经济负担,还引发了公众对婚姻成本、性别平等及代际矛盾的广泛讨论。为了深入了解国内青年群体对彩礼的真实看法,厦门海豹他趣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西南财经大学、暨南大学和南开大学的专家团队,通过他趣APP对20至45岁的青年进行了线上问卷调查。
经过严格的数据筛选与核查,最终收集到5181份有效问卷,样本覆盖了多地区、多行业的青年群体,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此次调研深入剖析了国内青年群体的婚恋现状、彩礼观念及择偶倾向等核心议题,揭示了当代青年彩礼观念的多元化面貌。
调研数据显示,在彩礼与嫁妆的对比中,彩礼的平均金额高出嫁妆3.4万元,形成了显著的金额落差。从性别视角来看,女性对彩礼的心理预期普遍高于男性。具体而言,67%的男性受访者认为10万元以内的嫁妆较为适宜,而女性则普遍希望彩礼和嫁妆的金额更高。在经济承受能力方面,34.3%的青年预估可以在5年内通过个人收入覆盖结婚相关支出。值得注意的是,男方通过借贷方式筹备婚礼的比例约为女方的2.5倍。
调研还发现,在彩礼预期上,女性普遍比男性有更高的期望。男性受访者普遍认为14.3万元的彩礼较为合适,而女性的心理预期则高达17万元。同样,在嫁妆方面,女性的预期也高于男性。学历对彩礼的影响在男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女性受访者普遍认为男方学历对彩礼定价影响不大,但双方均认为体制内工作的男性可以适度降低彩礼标准。
在外貌与彩礼的关系方面,调研结果显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普遍认为长相漂亮的女性应该得到更多的彩礼。与长相普通的女性相比,男性认为漂亮女性的彩礼应该多出4.2万元,而女性自己也认为应该多出3.8万元。然而,外貌对男性彩礼的影响相对较小。
年龄对彩礼的影响在男女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男性受访者普遍认为33岁女性应得的彩礼最低,而女性受访者则认为30岁女性应得彩礼最少。但在估算男方应付彩礼时,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受访者,都认为33岁和36岁的男性需要支付更多彩礼。学历对彩礼的影响相对有限,但男女双方在看待学历与彩礼的关系上存在明显差异。
在工作性质与彩礼的关系方面,调研发现,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认为体制内工作的女性应该得到更高的彩礼,但对体制内工作的男性则更为“包容”,认为他们可以少付彩礼。调研还显示,彩礼预期与结婚对象的收入水平没有显著相关性,彩礼金额更多是按照社会习惯来确定。
关于结婚花费与收入的关系,调研结果显示,近35.8%的人认为结婚要花掉5至9年的收入,而34.3%的人认为5年内的收入就能覆盖结婚开销。然而,仍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结婚费用高昂,需要借助借贷等方式来筹备婚礼,其中男方借钱结婚的比例约为女方的2.5倍,显示出男方在彩礼、购房等大头支出上承担的经济压力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