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化妆品界掀起了一场关于产品成分真实性的风波,焦点直指巨子生物旗下的明星产品——可复美胶原棒。有指控称,这款备受消费者青睐的产品涉嫌“重组胶原造假”。
事件的导火索来自于一篇微信公众号文章。香港大学化学博士郝宇,在其公众号“大嘴博士研究所”中,发布了一篇深度质疑巨子生物产品真实性的文章。郝宇团队利用高精度检测技术,对可复美胶原棒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得出了令人惊讶的结论。
据郝宇团队的检测结果显示,可复美胶原棒中的重组胶原蛋白含量极低,仅为0.0177%,远低于法规规定的非微量成分标准(需≥0.1%)。而另一方面,产品成分表中却将重组胶原蛋白列为重要成分,排在了聚谷氨酸钠和精氨酸之前,而这两种成分的实际含量均高于重组胶原蛋白,分别为0.1004%和0.1579%。这一发现涉嫌违反了《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中关于成分含量降序排列的规定。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郝宇团队在检测中还发现,可复美胶原棒中并未检出甘氨酸,而甘氨酸是胶原蛋白的关键结构成分,通常占比高达三分之一。这一发现与巨子生物联合创始人范代娣在其著作《胶原蛋白材料》中的描述大相径庭。
为了验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郝宇团队还进行了多次盲测和复测,结果均显示胶原蛋白含量严重不足。这一发现与巨子生物此前使用的内部检测方法所得出的结论形成了鲜明对比,引发了公众对于产品真实性的广泛质疑。
面对质疑,巨子生物迅速作出回应。可复美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则告消费者书,坚决否认了产品未添加重组胶原蛋白成分的指控,并表示已委托多家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对产品进行复检,承诺将在最新检测报告出炉后第一时间公布结果。
然而,郝宇团队对巨子生物的声明并不买账。他们表示,巨子生物的声明未能完全回应其文章中提出的三个关键问题,仅对检测结果做了简单的澄清和说明。郝宇团队透露,他们正在准备一份更具体的声明,计划与巨子生物进一步探讨产品检测、技术及方法等方面的细节问题。
这场风波对巨子生物的市场表现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受消息影响,巨子生物的股价在近日大幅低开,截至午盘下跌3.52%,收于74港元/股。消费者对于产品真实性的担忧,无疑给巨子生物的品牌形象和市场份额带来了不小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