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抖音618:品类如何借内容之力,跃升为主场明星?

   时间:2025-05-26 22:28:56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当今这个消费选择繁多的时代,如何让一个商品品类脱颖而出,成为电商平台和商家共同面临的课题。抖音电商通过一系列创意活动,正逐步改写商业的底层逻辑,让内容成为撬动消费者需求的杠杆。

晚上八点,李薇刚结束晚餐,躺在沙发上刷抖音时,被一条榴莲直播视频逗乐了。视频中,主播正用游标卡尺测量榴莲果肉厚度,戏称开出的榴莲如同“四室一厅”,甚至偶尔还能开出“泰式大别墅”。评论区更是热闹非凡:“这榴莲比我家装修还靠谱!”“已下单,坐等收房!”这条播放量超百万的视频,不仅让李薇当场下单了一颗金枕榴莲,更让她记住了抖音商城“榴莲节保交房”的趣味玩法。

随着消费节日的密集和消费选择的多样化,618年中大促早已不再是单纯的“价格战”。消费者的注意力被切割成碎片,电商平台的竞争也从“谁更便宜”转向“谁更有意思,谁更懂我”。消费者愿意为“好内容”、“好故事”买单,这悄然改变了商业的底层逻辑:内容成为激发消费者需求的终极手段。

在这个背景下,商品同质化的问题日益凸显。商家们纷纷强调“某某工艺”或“某某技术”,但消费者听到的只是相似的口号和承诺。功能趋同和信息同质化不仅加剧了品牌竞争,也让用户陷入选择疲劳。而内容的价值在于打破这种困境,通过故事化表达和生活化场景,搭建商品与用户之间的情感纽带,让冷冰冰的SKU变得有温度、有趣味。

抖音电商在今年的618大促中,没有选择“做大盘、撒优惠”的泛化打法,而是强调内容的精细化表达。通过品类切入,用内容打透人群,策划了一系列特色品类日活动。除了榴莲季的当季时令外,还将端午节、儿童节、父亲节等时间节点,与非遗主题、岭南荔枝、佛山家具等地域溯源相结合,用一场场特色活动串联起来,打透圈层人群、激发兴趣、唤醒需求。

在抖音电商的策划下,商品不再是货架上的孤立存在,而是用户寄托情感、表达态度的媒介。平台通过丰富的内容生态资源,将商品供给与用户情绪周期精准对接,让每个品类都能在特定场景下完成从功能满足到情绪满足的价值跃迁。比如,粽子礼盒承载着地域认同,防晒衣成为“山野召唤”的户外入场券。

抖音电商的品类日活动,以“品类+节点+内容”的方式,通过内容牵引与场景驱动,构建起品类表达的专属主场。节日节点是情绪表达的天然切入口,618期间覆盖了端午节、儿童节、父亲节等,为内容输出提供了情绪引爆的时间锚点。例如,端午节的“南北民俗大赛”,通过不同地区的民俗风情,联动各地民俗达人、地方馆及食品品牌,进行文化PK,不仅带火了南北特色商品,更唤起了人们关于节日、关于家的共同记忆。

儿童节期间,抖音电商则以“这个六一包快乐的”为主线,一方面聚焦亲子场景,发起全民互动话题,鼓励用户记录六一交换快乐的瞬间;另一方面则聚焦“大朋友”的快乐需求,创新出“换代快乐/快闪乐园”的互动概念,通过分享快乐心得、交换快乐秘籍等形式,拓宽了用户参与的边界。父亲节则策划了“首届‘炫’父大赛”,让父亲成为主角,引导用户花式炫父,带动了田玉、按摩椅等好物出圈。

除了节日牵引,抖音电商还捕捉到了消费热潮的时令属性。榴莲作为当季水果,以“榴莲保交房大作战”为主题,借助地产交付话题嫁接榴莲内容,制造出高辨识度的内容热点,搭建起全民参与的内容场域。炎炎夏日,抖音电商还围绕户外、家电类目策划了专题品类日活动,如“乘风破浪的夏天”聚焦户外消费高峰,围绕骑行、露营、防晒等热点生活方式,让运动户外品类在自然话题流中实现“强种草”。

在这些活动中,商品卖点变成了内容看点,消费从“被动选择”变成了“主动参与”。抖音电商没有把内容当作一次性的创意输出或流量工具,而是作为“经营用户心智”的长期工程。平台以节日唤起情绪、以热点放大关注、以溯源强化信任,串联达人、商家、用户三方角色共创内容,形成从“认知—种草—转化”全链路的内容经营闭环。

这种以内容为入口、以人群为核心、以品类为载体进行精准沟通的方式,让内容不再是品牌的自说自话,而是基于用户需求和商品特色谱写的剧本。每一场品类日活动都成为一个内容事件、一次圈层沟通,甚至是一次文化叙事。用户在这些活动中玩得不亦乐乎,自然“玩”出了消费的热情。

在抖音电商的生态内,内容成为了一把打开用户心智的钥匙。通过节庆、风物、情感与故事,抖音电商帮助商家打通了“用户看到你”与“用户喜欢你”之间的距离。这种距离,一旦跨越,就是生意的爆点。而其中的关键,就是让内容成为“用户参与的入口”,最终形成“内容—转化—共创”的生态闭环。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