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金融大模型时代:富民银行赵卫星详述算法银行转型路径

   时间:2025-07-01 01:25:13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2025中国国际金融展的演讲台上,重庆富民银行行长赵卫星分享了一个愿景:当算法深入洞察人性的金融需求时,银行将不再只是冷硬的金库象征,而是成为一个充满智慧与温情的金融生命体。这一观点,不仅是对银行业未来图景的描绘,也是金融大模型时代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的缩影。

随着金融大模型的兴起,银行业正经历一场从运营逻辑到服务范式的全面重构。对于中小银行而言,尽管算力、数据、人才等资源相对有限,但凭借组织灵活、贴近本地市场、响应迅速等优势,它们找到了智能化转型的突破口。重庆富民银行,作为中西部地区首家民营银行,已在大模型应用上取得了实际成果,并持续深化探索。

赵卫星在接受“对话数字金融30人”栏目专访时表示,金融大模型的应用需要从战略层面重新思考认知逻辑。他认为,通用大模型与垂直领域专业能力的结合,比孤立开发专业模型更为有效。同时,他提醒业界要警惕技术应用中的误区,强调大模型应优先解决风控、审计等核心场景中的“人机协同”问题,而不是盲目追求技术标签。

金融大模型正在重塑金融业,为银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赵卫星指出,大模型是银行业从数字化向智能化升级的核心引擎,深刻改变了银行业的业务模式。数据显示,全球金融业在AI支出中占比高达28%,全球TOP50银行中有92%已部署大模型。金融业AI渗透率达到35%,远超医疗和零售等行业。大模型的应用,不仅改变了金融产品的定义方式,还推动了“算法银行”新范式的形成。

在构建“算法银行”的过程中,赵卫星提出了具体的实施路径。他强调,银行需要与企业协同构建面向大模型应用的数据采集、分析及处理系统,实现数据的高效整合与价值挖掘。同时,银行应将自身产品进行要素化拆解,形成模块化的金融智能体组件,并输出给企业。这样,企业可以与金融智能体结合,创造出符合自身需求的金融服务产品。

赵卫星还分享了大模型对金融业影响的三个阶段。短期来看,大模型将在客服、风控、合规等标准化场景中实现落地应用,优化现有业务流程。中期阶段,大模型将形成智能决策机制,提升决策流和信息流的优化。长期来看,大模型将催生“算法银行”新形态,使银行能够依托算法技术,发现并实现客户需求。

对于中小银行而言,如何最大化地发挥大模型效用是一个关键问题。赵卫星认为,中小银行应继续发挥在普惠金融和本地化服务方面的优势,同时借助技术能力提供差异化、线上化服务。他指出,中小银行可以通过实验和特色化发展,为大型银行提供样板,共同提升金融业的智能化水平。

然而,中小银行在应用金融大模型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赵卫星列举了投入与收益量化逻辑、组织架构调整、应用层面拓展以及数据和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挑战。他建议,中小银行可以通过动态调整实现投入产出的合理平衡,优化组织架构以适应人与机器协作的新模式,并加强数据和隐私保护。

针对金融大模型可能存在的“AI幻觉”问题,赵卫星表示,富民银行采取了“三步走”战略:先对内应用,再融合场景,最后对客开放。在对内和融合场景的应用过程中,富民银行嵌入了人工干预机制,以调整大模型可能带来的问题。目前,富民银行已通过大模型重构内部流程,实现了人员精简和自动代码撰写率的显著提升。

赵卫星的分享不仅揭示了金融大模型对银行业的深远影响,还为中小银行如何在智能化转型中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提供了宝贵的见解。随着金融大模型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银行业正迎来一个充满智慧与温情的新时代。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