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清晨,深圳宝安西乡的街道被一层湿润的雾气笼罩,阳光透过密集的榕树叶隙,斑驳地洒在水泥路面上。在这样的晨光中,一个身披“彩虹战衣”的智能清扫车穿梭在狭窄的巷弄间,宛如一条游弋的彩带,将路面的落叶、纸屑一一吞噬。这幅场景,正是记者在劳动二村目睹的奇妙一幕。
劳动二村,作为西乡典型的城中村,道路狭窄,人流密集,给环卫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然而,这台智能清扫车的出现,却似乎为这片繁忙的土地带来了改变。它来自酷哇科技有限公司,一家专注于L4级别自动驾驶和AI机器人领域的新锐企业。酷哇科技在全球30多个城市开展常态化自动驾驶运营,而宝安,则是其2024年新设立的重要基地,更是其技术验证与迭代的“开放实验室”。
在城中村的复杂环境中,智能清扫车展现出了其卓越的适应性和学习能力。当车辆经过水果店时,它能自动识别散落的果皮,并启动强力清扫模式;面对早餐店门口的顽固油污,它则会上传数据至云端,标记为需人工介入的重点区域。工程师张工坦言,城中村的复杂场景对算法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但这也正是他们进行“实战”学习的宝贵机会。
在巷子尽头,身着橙色马甲的保洁员张阿姨正用长柄夹捡拾绿化带中的烟头。她不时抬头望向那辆忙碌的清扫车,眼中满是笑意。“以前我一个人打扫这里,累得直不起腰,现在有了这个‘徒弟’,十来分钟就把大片区域打扫得干干净净。”张阿姨亲切地称呼清扫车为“徒弟”,并表示人机协同是当前最优的解决方案。张工也解释道,人机协同模式下,人负责处理突发状况和复杂判断,车则专注于高效清扫,实现了1+1>2的效果。
当智能清扫车驶入充满“烟火气”的城中村街巷,创新的技术与温暖的民生在这里找到了完美的结合点。而在西乡大铲湾这样的现代化片区,智慧环卫的应用则展现出了其“高精尖”的一面。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之一,大铲湾不仅是一片产业高地,更是一个巨大的“未来城市实验室”。在这里,环卫工作成为了城市治理创新的绝佳切口。
西乡街道针对大铲湾周边的环卫需求,打造了高标准精细化智慧环卫示范区。酷哇科技依托其“全时、全域、全场景”的人工智能环卫体系,为大湾区提供了从被动清理到主动预防、从人力密集型到数据驱动型、从单一场景到多场景融合的标准化解决方案。项目累计投入全场景城市服务自动驾驶装备14台,形成了高效协同的作业矩阵。
在大铲湾的金湾大道旁,三台18吨级的“浩克”洗扫车正沿着主干道的边缘缓缓前行,高压水流精准冲刷着顽固污渍,路面瞬间恢复了本色。而在不远处的辅路上,一台3吨级的“麒麟”机器人与保洁员组成了清洁搭档,训练有素的保洁员用吹风筒将树叶吹至机器人附近,机器人则有条不紊地进行清扫。
市民们对这些智能清扫车从最初的惊奇逐渐转变为习惯。王女士笑着说:“头回见它是去年春节,大年初一它还在路上扫地,见到人还会主动避让,我家老太太稀罕得不得了,追着看了半天。现在经常能看见它们,感觉城市越来越现代,既新鲜又踏实。”
智能环卫机器人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更推动了城市治理模式和公共服务形态的变革。在西乡街道,智慧环卫体系的构建开启了“数据驱动型”的主动治理模式,系统可以智能调度清扫资源,甚至预测性地在垃圾产生前增派机器人进行巡航保洁。这标志着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从“人力密集型”向“人机协同、技术主导型”的转变。
深圳,这座瞄准国际化的城区,其基石不仅在于现代化的建筑和蓬勃的产业,更在于与之相匹配的世界一流城市治理效能。当智能清扫车的“彩虹战衣”与环卫工人的“橙马甲”在西乡的街头巷尾和谐共存,我们看到的是一场关乎效率与洁净的技术创新,更是科技赋能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深圳正以最前沿的技术工具和制度创新,回应着民生期盼,对城市环境的精细化追求,正是提升城市竞争力、增强创业者信心、吸引高端人才、提升市民获得感和幸福感的硬核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