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大模型时代下的数据存力挑战:“存力中国行”探寻存储产业发展新路径

   时间:2025-07-04 01:25:44 来源:南方Plus客户端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起了一项名为“存力中国行”的活动,旨在深入探讨和展示存力基础设施建设的新进展及其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以此推动存储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存力中国行”的首站活动于7月2日至3日在广州和深圳成功举办,重点围绕广东省内各行业存力应用与建设的现状进行了深入交流与考察。

华为数据存储产品线战略与业务发展部总裁王旭东在活动中分享了他的见解,他指出,数据未来将成为与粮食和能源同样重要的资源储备。随着全球数据量以每年36%的速度激增,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YB级别,数据正逐步从静态资产转变为驱动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尽管中国在全球数据产量中排名第二,但仅有5.1%的数据得到了保存和利用,其余95%的数据未能充分发挥其价值。在多模态数据时代,文本、视频、图片等多种类型的数据需要融合处理,这对传统网络架构提出了更高要求。

王旭东进一步介绍,存力中心作为一种新型数据基础设施,通过数据汇聚、高效治理、安全供应和产业应用四个层面,助力构建数据的可信赖管理中心、治理中心、流通中心和开发中心,形成数据从资源到资产的有效循环。目前,广东韶关、重庆、贵州及河北廊坊等地正同步建设存力中心,未来有望成为省级备份灾备中心或行业、区域的语料库和开发基地。

华为推出的Omni—dataverse解决方案,旨在实现数据的可视化管理和智能目录管理,帮助客户快速查找和跨区域流通数据。同时,华为还通过打造开源工具,在数据、模型和应用三个方面帮助客户构建高质量数据集,提升数据清洗和标注效率。

在存力中心的建设过程中,王旭东提出了三点建议。在产业韧性方面,应加速全闪存生态与应用的建设,以替代传统的机械硬盘,提升数据支撑能力。在产业先进性方面,应将AI存储作为关键技术竞争的一环,通过极致性能提升训练效率,并加速推理体验。在数据安全方面,鉴于国内数据灾备覆盖率较低,应加强产业对数据灾备的重视,应对日益严峻的安全挑战。

王旭东还提到,随着技术的进步,过去难以利用的“冷数据”正逐渐转化为温数据、热数据,例如气象和医疗数据,在AI大模型的推动下被重新激活。

在讨论环节,多位专家就存力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华为数据存储副总裁樊杰以瑞金医院为例,分享了数字化病理项目的成功案例。通过三年的积累,瑞金医院已拥有103万张高质量病理切片,为模型训练提供了坚实基础,并在多个辅助诊断任务测试中取得领先成绩。

樊杰指出,随着数据集规模的扩大,模型识别准确率显著提升,存力在支撑大数据应用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他还提到,算力集群在等待数据归集和加载方面存在大量闲置时间,存力的提升可以显著提高训练效率。

华为分布式存储解决方案部部长陈琳则强调了多模态数据对存力的更高要求,包括存储的扩展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他以湖南马栏山音视频基地为例,展示了数据汇聚带来的规模效应和产业集聚效果。

陈琳认为,建存力不仅是数据存储的需求,更是数字化向智能化转型的抓手。通过数据治理和模型训练,可以充分挖掘数据的价值,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