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微信朋友圈支持图片评论,可为什么真正用的人却很少?

   时间:2025-07-04 14:15:42 来源:郭静的互联网圈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微信又双叒叕更新了!这次7月2日上线的8.0.61版更新幅度非常大,比如,可以设置不接收共同好友点赞提醒了,仅提醒朋友与我的互动功能上线,这个讨人厌的信息打扰终于有所改进。

另外,微信朋友圈还支持图片评论,不过,该功能处于灰度测试阶段,有些用户仍需要等待更大范围的覆盖才可以使用。

微信朋友圈图片评论功能的使用方法:

第一步,将微信更新到最新版。

第二步,从朋友圈中找到想要发图片评论的内容。

第三步,点击评论按钮时,右侧会出现“图片”标志。

第四步,点击图片,就会进入系统相册,选择想要评论的图片。

第五步,仅支持选择一张图片,左下角可以“预览”,预览的时候可以对图片进行简单的二次编辑。

第六步,照片选择完成后,可继续在上方发表文字评论,也可以直接发布。

发布完成后会以缩略图的形式出现,点击图片后即可看到大图。

如果放在过去,微信如此大幅度的更新,必然会引发网友们的关注和讨论,但实际上用户更关心的却是“支持关闭共同好友点赞提醒”功能。据郭静的互联网观察发现,微信朋友圈虽然已经支持图片评论,但真正用的人却很少,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用户习惯问题。现在的微信不是10年前的微信,只要它推出任何新功能,都会引发一窝蜂似的讨论和关注,继而会吸引超级多的用户使用,微信基本上不需要去“教育”用户如何使用。

可如今的微信并不是这样。

当下的用户更容易受到短视频和直播、短剧的影响,他们的注意力和节奏更加偏向于短平快,得益于微信庞大的用户基数,微信只要推出新功能,都有可能被上热搜,可热搜的时长普遍不超过48小时,有时候甚至更短,那么,对于其他的大部分用户来说,“我可能听说了某个功能”,仅此而已,或者说用户只是尝试一下微信这款新功能,后续随着被降热搜,用户就抛弃该功能。

在短平快节奏下,用户习惯很难快速得到普及和养成,这就导致只有部分用户知道和使用该功能,在更大范围的基数下,用户还是老的使用习惯,并未更新。再加上微信本身也比较佛系,并未大规模推动该功能的应用,这就让用户习惯的普及和扩散更难。

早在2006年,托马斯·弗里德曼就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提到了互联网所带来的“平权化”现象,互联网平台化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信息不对称,但信息不对称却永远存在,并且,随着每个个体用户的不同,其在信息不对称方面的差距可能会越大。

“永远都有人不知道”,或许可以解释当前互联网行业的各种现象,就像坐火车、坐飞机等等,在庞大的用户基数下,“不知道怎么用”的用户规模并不小,不知道微信的某项功能,就更加常见,反正人家也不用,不会用也不会“少块肉”。

不知道有这项功能,没有在朋友圈中使用图片评论的使用习惯,这是主要原因。

其次,使用场景问题。不同于微博、小红书、抖音等相对公域的场合,微信朋友圈是相对私密的社交产品,本身都是相对熟悉的微信好友,里面可能会有父母、亲戚朋友、同学、同事等各种各样的社交关系,在这种复杂的社交关系下,用户自然不可能像一个陌生网友一样,在某条内容下随意评论,图片评论的隐性要求更更高,万一图片评论不佳,可能会引起更多的问题,所以,很多时候用户就是“点赞”了事。

诸多的掣肘,限制了微信朋友圈图片评论的使用频率。当然,某些特定场景下,朋友圈图片评论的效果可能很好,但它不同于微博、抖音、小红书等打造个人影响力和IP类的产品,就算某条图片评论“火了”,它也没有更多的附加属性,总不可能靠微信朋友圈去打造个人IP和影响力。

微信原来的机制下,有些朋友的朋友圈就看不到了,现在又来一次朋友圈折叠,能看到的朋友圈内容数量就非常少,这种情况下,还要去给朋友圈图片评论,这项功能能火起来才怪呢。

总的来说,微信想帮助用户解决一些问题,想要让用户用得更舒心,但它在“帮助”用户的过程中,又不免为用户套上新的“枷锁”,这就导致微信新的功能显得鸡肋没用。

真的很想呼吁微信,赶快把我微信好友的朋友圈都放出来,别搞什么折叠,朋友的朋友圈都看不到了,你推各种各样的功能给“空气”用?

郭静,科技自媒体,钛媒体“2014年十大作者”,关注互联网,关注TMT,常驻地苏州,欢迎加我微信“guyanleng”与我交流。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