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场关于知识产权的纠纷在科技界掀起了波澜。IYO,一家源自Alphabet旗下Google X实验室的创新硬件公司,对OpenAI及其收购的硬件企业IO提出了严重指控,声称其智能硬件产品遭到了像素级的抄袭。
IYO公司的旅程始于2018年,而正式独立则是在2021年。这家充满创新活力的企业,近日将OpenAI及由苹果前首席设计官乔尼·艾维创立的io公司告上了法庭,指控它们在定制耳机技术方面侵犯了IYO的商标权,并涉嫌不正当竞争。这场诉讼在美国加州北区地方法院正式提起,日期回溯至6月9日。
据诉讼材料透露,事件的转折点发生在2022年,当时OpenAI的首席执行官奥特曼曾有机会深入了解IYO的融资提案。到了2025年,IYO、OpenAI与乔尼·艾维的LoveFrom公司再次坐到谈判桌前,讨论OpenAI是否参与IYO的新一轮融资。然而,这次合作并未能达成。随后,IYO指控OpenAI与io公司不仅抄袭了其创意,而且OpenAI还斥资65亿美元收购了io公司。
这一事件迅速发酵,OpenAI IO的宣传材料被法院紧急叫停并下架。此事件还吸引了科技界的诸多关注,包括OpenAI CEO奥特曼的公开“对手”马斯克也在网络上对此事表达了兴趣。
面对IYO的指控,OpenAI方面则回应称,IYO在试图让OpenAI收购未果后发起诉讼,这完全是一种“碰瓷”行为。这场纠纷不仅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也让AI硬件领域的竞争和争议再次浮出水面。
360公司的创始人周鸿祎也对这一事件发表了看法。他认为,OpenAI大手笔投资65.5亿美元进入硬件领域,意在打破苹果、谷歌、微软等系统巨头对用户入口的垄断。通过自主研发硬件,OpenAI试图构建一个类似于iPhone加App Store的闭环生态。周鸿祎还指出,谷歌、meta、亚马逊等其他科技巨头以及众多AI创业公司也都在瞄准AI硬件市场。
周鸿祎还提到了当前CES展会上展现的万物智能趋势,包括智能眼镜、耳机、项链等各种智能设备。他认为,这些AI硬件正在逐渐成为人类感官的延伸,深刻地改变着我们获取信息和理解世界的方式。他还透露,随着AI硬件门槛的降低,越来越多的新型硬件产品正在不断涌现,其中纳米AI超级搜索推出的两款AI硬件产品目前正处于内测阶段。
周鸿祎强调,AI技术的普及正在推动人机交互方式的革新,同时也加剧了知识产权的竞争。他提醒广大创业者,在技术、速度、品牌生态和市场判断力等方面保持敏锐,以应对日益激烈的AI硬件市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