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十二届北京国际广播电影电视展览会(BIRTV2025)上,中国广电集团副总经理曾庆军发表了主旨演讲,深入探讨了新型广电网络如何智联未来,为媒体新业务提供坚实支撑。
曾庆军详细介绍了新型广电网络的演进战略,即从“连接”到“联结”,再到“智联”。他强调,这一战略以广播技术为核心,通用技术为基石,同时融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共同构建起支撑媒体新业态的智能化基础设施。
新型广电网络的核心在于广播技术与通用网络的深度融合。曾庆军指出,新型网络不仅保留了广播技术“点到多点、中心化传输”的优势,还叠加了通用通信网络的IP化、云化、智能化特性,以及AI、大模型、算力算法等新技术应用。通过干线光传输与CBNET骨干网,新型广电网络成功支撑了北京、广东、深圳等卫视的4K超高清频道落地,并建成了低时延OXC智慧光网络与组播系统,进一步强化了连接能力。
在终端与移动端方面,曾庆军介绍了一系列升级举措。有线电视终端正朝着高清化、智能化、便捷化、融合化方向发展,推动4K/8K超高清发展,并推广插入式微型机顶盒、家庭智能网关等新型设备。同时,三模遥控器集成了直播切换、语音控制等功能,整合了直播卫星、5G混合通信,以满足偏远地区的需求。在移动端,依托5G-A技术,新型广电网络正积极布局毫米波超高清实时制播、RedCap应急广播终端等,进一步拓展媒体应用场景。
曾庆军还强调了“文化联结”与“智能服务”双引擎的重要性。通过全国内容集成播控平台,新型广电网络汇聚了总台及新媒体机构的视听资源,提供直播、点播、免费专区等服务。同时,深入践行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平台,并依托广电5G和有线网络构建文化专网,赋能红色党建、文旅文博等服务平台。新型广电网络还积极推动“文化出海”,构建更具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
在赋能全产业链条方面,AI技术的应用成为关键。在生产端,AIGC技术被用于经典影片的批量修复升级,“重温经典”频道开播半年来累计观看时长已突破10亿小时。在传播端,基于用户习惯与地域需求的智能推荐算法实现了精准触达。在生态端,“AI+沉浸式体验”智慧服务正在逐步落地。
曾庆军总结道,中国广电将持续深化“有线+5G+卫星”协同,构建“广播电视+通信+互联网”综合承载的智联网络。这一网络将突出视听特色,强化差异化优势,为媒体新业态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