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安全部门通过官方渠道通报了几起信息泄露事件,特别聚焦于科研领域与公职人员在人工智能工具使用上的不当行为,以此警示全体工作人员在信息保密上的重要责任。
其中一起案例涉及某涉密机构职员小田。在一次私人聚会中,小田在与同事闲聊时不慎透露了自己参与的重大涉密项目的进展细节。不幸的是,这些信息被同事的家人无意间捕捉到,并在网络上发布,造成了国家秘密的外泄。国家安全部门对此事件表示严重关切,并对小田及相关管理人员实施了党纪政务处分。
另一案例中,科研工作者小李在撰写研究报告时,为图便捷,违规使用了一款AI软件,将核心数据和实验成果未经授权地上传至该应用。这一行为直接导致其所在研究领域内的涉密信息泄露,小李也因此受到了严厉惩处。此事凸显了在科研活动中,对人工智能工具使用不当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
新入职的公务员小蒋在参加一次秘密级会议后,出于个人炫耀心理,将领取的秘密文件首页拍照并发布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这一轻率举动同样导致了信息泄露,小蒋也因此受到了相应纪律处分。
针对这一系列事件,国家安全部门再次强调,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时,必须严格遵守保密规定,禁止在互联网或非涉密环境中处理任何涉密信息。同时,建议用户从官方或可信渠道下载人工智能应用软件,以避免因使用非法或未经认证的软件而带来的信息安全隐患。
值得注意的是,小李因违规使用AI工具而面临严肃处理,小蒋则因个人炫耀行为导致信息泄露,这两起事件均警示公众,在处理敏感信息时,无论是使用科技工具还是个人社交行为,都需保持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