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碳酸锂市场掀起了一轮价格风暴,短短两个月间,其价格飙升超过25%。具体而言,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从5月份的6.05万元/吨,急剧攀升至7月份的7.7万元/吨。此番价格上涨的背后,主要是受供应端减产预期的推动,加之相关核查整改消息的影响,市场普遍担忧锂资源供给将出现缺口。
然而,深入分析供需现状,碳酸锂市场短期内难以摆脱过剩的阴影。下游锂电池相关正极材料厂商对价格上涨的接受度普遍不高,多数选择通过增加长期协议供应量来满足生产需求。尽管刚需采购对价格形成了一定支撑,但终端需求并未出现实质性的大幅增长。与此同时,供应端凭借成本优势不断扩张产能,预计下半年国内外供应量将持续增加,过剩格局或将进一步延续。
当前,锂电池产业链正处于一场深度博弈之中,呈现出一种“弱平衡”状态。上下游之间的供需拉锯导致价格僵持不下,常规需求难以支撑价格的大幅反弹。而高成本矿山的存在,又为价格设定了一条底线。行业正经历着漫长的产能出清过程,锂价可能会在成本线附近震荡波动,等待新的供需平衡点的到来。
据天眼查信息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且处于正常经营状态的锂电池相关企业已超过2.9万家。从地域分布来看,广东省、江苏省和湖南省的锂电池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前列,这三个省市的企业总数超过1.6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57.98%。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锂电池产业的蓬勃发展,也揭示了这些地区在锂电池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
天眼查的风险数据显示,涉及司法案件的锂电池相关企业约占总数的15.29%。这一比例虽然不高,但仍需引起业界的高度关注。毕竟,司法案件的发生往往意味着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某些问题或风险,这些问题和风险可能会对企业的稳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碳酸锂市场的价格波动和锂电池产业的深度博弈,都反映了当前新能源产业面临的复杂环境和挑战。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逐步成熟,新能源产业有望迎来更加稳健和可持续的发展。然而,在此过程中,企业仍需保持警惕,加强风险防控,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