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建信基金“强固收”背后:权益类基金长跑乏力,转型之路待考

   时间:2025-08-02 06:06:58 来源:金证研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建信基金迎来成立二十周年,正面临行业转型与内部调整的双重挑战。2025年5月,中国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强调基金业需从规模扩张转向投资者回报导向。在此背景下,建信基金表示将继续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推动高质量发展。

然而,建信基金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尽管其在固收领域表现出色,形成“强固收”优势,但权益类基金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数据显示,近三年建信基金旗下权益类基金的收益率均为负值,2025年一季度超六成股基获得负收益。权益类基金的管理规模相较于三年前几乎减半,显示出权益类业务增长乏力的困境。

从高管层面来看,建信基金近年来也经历了频繁的人事变动。自2023年起,公司高管变动不断,现任董事长生柳荣上任不足两年,而现任总裁谢海玉则刚上任逾7个月。这种高管变动无疑对公司的战略稳定和业务连续性带来了一定影响。

在业务布局上,建信基金一直重视非货业务的发展,尤其是含权类基金。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建信基金旗下非货基的新基发行数量并未出现显著增长,近三年内新发行的非货基数量“停滞不前”。这一现状无疑对建信基金的“非货转型”战略提出了严峻挑战。

具体来看,建信基金旗下权益类基金规模中,超过半数由四名任职年限超过十年的“老将”管理。然而,这四位基金经理在管的基金近三年业绩普遍“跑输”同类平均,显示出建信基金在权益类基金管理上的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建信基金在固收领域的优势依然明显。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建信基金旗下固收类产品的规模占比超过九成,显示出公司在固收领域的深厚底蕴和稳健经营。

面对行业转型和内部调整的双重挑战,建信基金需要在巩固固收优势的同时,加大对权益类基金的管理和投入。未来,建信基金能否在“非货转型”的道路上取得突破,实现高质量发展,将取决于公司能否有效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提升权益类基金的管理水平,并稳定高管团队,确保战略执行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建信基金作为国内首批由商业银行发起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其发展历程和现状无疑为整个公募基金行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在行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建信基金需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投资者创造更多价值。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