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将迎来第二十五届北京青年学术演讲比赛决赛之际,科协频道再度启动“科学演讲秀”栏目,旨在展现青年科技工作者的风采,传承科学家精神,并为跨学科交流与前沿科技成果展示搭建舞台。让我们一同回顾上届决赛中一位杰出选手的精彩演讲。
本次“科学演讲秀”带来的是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李硕的演讲——《为汽车打造“心脏”》。这位由北京金属学会推荐的轧钢技术高级工程师,以其卓越的科研成果和不懈的创新精神,赢得了广泛关注。
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及年销量均跃居世界首位。这一迅猛增长不仅体现了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战略重视,也反映了公众对未来低碳生活的热切期待。在这样的背景下,李硕和他的团队致力于研发更高效、更环保的新能源汽车动力部件。
新能源汽车的“心脏”——电机,其核心部件硅钢片的生产难度极高。为提升能量转化率,实现更强的动力和更长的续航,硅钢片必须足够薄、硅含量足够高且厚度均匀。面对这一挑战,李硕团队决定突破传统,研制一次轧制成型的产线。
他们面临着硅钢轧制过程中的断裂、厚度不均匀以及高温环境下的热膨胀等问题。在无经验可循的情况下,团队凭借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增加张力辊、安装板形仪、电磁感应加热以及设计专用冷却系统,历经六年努力,成功研发出世界上首条生产高牌号硅钢的六机架连轧产线。
这条新产线不仅将生产效率提升至传统轧机的8倍,还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年利润总额增加8亿元。其生产的硅钢片厚度精度达到3微米,相当于红细胞的直径,每年可节约8亿度电,减少68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当于种植了1884公顷的森林。
李硕回忆起在产线研制过程中的艰辛与坚持,特别是六机架轧机调试冲刺阶段,一次连夜排查问题的经历让他印象深刻。如今,市场上每三辆新能源汽车中,就有一辆的“心脏”由首钢打造。这不仅是轧钢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创新的结晶,更是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有力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