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咖啡豆价格狂飙背后,云南豆商缘何深陷赔钱困境?

   时间:2025-02-25 19:00:42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云南咖啡贸易商陈俊先经历从业以来最动荡的一年,他的日常被无尽的忙碌填满,从早7点到晚11点,穿梭于各个鲜果处理厂、自家工厂和仓库之间,电话铃声几乎未曾间断。这一切的核心问题围绕着找货、卖货和谈价。在他接受采访的两小时内,至少三家采购商的电话接连打入,询价的内容几乎一致:今日价格及可供货量。

这一年的动荡源自咖啡豆价格的暴涨。作为全球咖啡产量三分之一的供应国,巴西的咖啡产量下滑,导致咖啡期货价格从去年开始持续攀升,直至创下历史新高,达到每磅440美分,相比去年11月的270.72美分,涨幅超过62%。云南咖啡豆价格也随之飙升,雀巢在当地的收购价高达每公斤64.5元,几乎是去年产季价格的两倍。

尽管外界认为这是低价云南豆替代进口豆的契机,但陈俊先却感觉生意比去年更难做。在涨价潮中,作为中游的生豆加工贸易商,他感觉自己像一块被夹在中间的海绵,一边要面对紧盯期货行情的咖农和加工厂,他们不断抬高鲜果和带壳豆的出货价,有时甚至不惜违约;另一边则是客户对采购价的严格控制,期货市场上的投机者则像是一股不断变化的力量,时而加剧挤压,时而松开,导致价格急剧下跌。在这难以预测的压力下,陈俊先努力保持公司的运营。

情况在2月21日变得更加糟糕,咖啡豆期货价格开始下跌,到2月24日,期货市场日收盘价已降至每磅381美分。尽管上游鲜果和干豆价格依然高企,成本无法降低,但下游生豆客户却不再提高报价,这使得陈俊先和他的团队进一步承压。过去的一个周末,他们更加急切地四处扫货,陈俊先最大的愿望是这个产季能尽快结束,让他得以喘息。

陈俊先讲述了今年产季的艰难:“今年产季的第一单就让我吃了大亏,一车货亏了十多万。由于自家庄园的鲜果产量有限,加工周期长,我们需要从市场采购鲜果或带壳豆。往年咖啡生豆价格低,我们会提前收购,因为销售渠道多,价格低也好卖。但今年产季开始,生豆价格就达到每公斤38~39元,大家都比较谨慎,基本上是客户下单、签好锁价合同后,我们再去收购原材料。但没想到这次价格上涨得如此之快,交货时成本远高于销售价,每公斤亏了4块多。”

他坦言,自己考虑过囤货,但不敢冒险。云南生豆的正常价位在他心中是每公斤38~40元,他担心品牌观望不采购,价格会下跌,货物会积压在手中。同时,他也意识到,尽管价格上涨,但利润率并不高,每公斤的加工成本大约在60元左右,利润只能加上几毛钱,核算下来利润率只有3~5‰。

陈俊先认为,生豆价格高涨是多因素交织的结果。近年来,国内咖啡需求大于供应,推高了市场价格。同时,外贸遭遇低谷期,云南豆与巴西豆的差价不再明显,加上关税和海运费用,云南豆在外贸上失去了竞争力。而国内市场咖啡消费持续增长,瑞幸、蜜雪冰城等品牌进入云南,增加了对云南豆的采购量。但价格上涨才两三年,咖农虽然开始扩种,但咖啡树需要3~4年才挂果,7~8年才到挂果旺季,因此大量豆子在国内市场消化,外贸减少了几乎90%。

他提到,今年期货价格高到离谱,云南咖啡价格也达到历史最高点。农户们现在学会了看期货价来倒推鲜果售价。今年还是咖啡豆产量的小年,由于去年干旱和暴雨洪涝的影响,整个产季可能会减产30%。他也考虑过买期货对冲风险,但对他来说很难实现,需要国外经营主体和大量流动资金。

价格上涨后,陈俊先看到咖农们因为年前积压的豆子赚了钱,但今年他们更加挑剔,不再接受对鲜果质量的挑剔,瑕疵率提高,成本增加。公司全员都被动员起来寻货,质检、财务甚至烘焙厂的同事都被抓来支援,每天六七点起床去处理站和加工厂找货,忙到夜里十一二点。

他感慨,今年这种行情,只要没良心,赚钱会非常快非常多。市场价每天涨一块,一车35吨的豆子,违约就能赚十几万。但他们遇到过加工厂违约,只能重新高价采购,再加工交给客户。品牌们也很着急,大型品牌每年需要采购几千吨云南咖啡豆才能保证供应,但由于价格变化大,他们只敢一单签几十吨,增加了更多供应商来找豆,导致市场价上升。

陈俊先表示,现在他们每天调整报价,只看当天下午5:30之前的期货价格。采购经理们每天至少给他打两个电话,聊价格、砍价、问供应量。期货价格下跌后,他们更难做,上游只涨不跌,品牌客户却希望报价减少。至于终端影响,如果每公斤40多元的云南生豆价格,品牌还能保证9.9元单品的供应,但今年涨到60多元,就很难维持这个价格了。

陈俊先和股东商量,如果未来想把公司做好,得舍弃前期的一些利润。他们不愿意再去赌生豆价格会不会跌,先把公司业绩做好就是目标。他常说风水轮流转,只要不死,总会转到他们头上。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