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云顶新耀肾病药耐赋康热销断货,大股东却连续减持,背后有何玄机?

   时间:2025-08-04 19:11:43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一款名为耐赋康(布地奈德肠溶胶囊)的肾病治疗药物突然在全国范围内遭遇断货危机,迅速成为医药市场与公众关注的焦点。这款由云顶新耀引进并商业化的创新药,是针对IgA肾病(一种慢性肾脏疾病)的首个且目前唯一获批的对因治疗药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全国多个城市,耐赋康的短缺导致患者排队等候,焦虑情绪在患者群体中蔓延。社交平台上,如小红书,充斥着患者关于耐赋康断货的询问、交流信息,以及寻求恢复供货线索的帖子。

耐赋康的短缺,不仅暴露了IgA肾病患者庞大的用药需求长期未得到充分满足的问题,也让其背后的云顶新耀这家创新药企站在了聚光灯下。2024年,凭借耐赋康在国内市场的强劲销售,云顶新耀首次实现了年度商业化盈利,从一家曾在生死边缘徘徊的公司,摇身一变成为国内创新药企商业化成功的典范。

耐赋康自上市以来,销售表现一直强劲,并在今年被纳入医保,价格大幅下降,进一步提升了药物的可负担性和市场渗透率。业内预测,耐赋康在2025年的全年销售额有望突破10亿元,成为罕见的医保首年即达到“十亿量级”的慢病创新药。

然而,耐赋康的断货问题与其产能结构密切相关。作为一款授权引进产品,耐赋康目前全部依赖境外生产。云顶新耀虽已开始筹备本地化生产,并向国家药监局递交了扩大产能的补充申请,但由于技术转移、生产验证及质量一致性评估等流程,国内产能难以迅速释放,导致短期内供应不足。

此次断货事件,不仅凸显了肾病治疗领域的巨大市场需求,也让云顶新耀这家以License-in(授权引进药品)模式起家的创新药公司备受瞩目。云顶新耀的商业化成功,与其采用的License-in策略密不可分。通过资本买时间和确定性,云顶新耀略过早期研发阶段,直接引进处于研发后期的产品,从而在短期内获取了显著回报。

回顾云顶新耀的发展历程,其在几年前还曾陷入生死危机。股价暴跌、市值蒸发,一度让公司站在了崩溃的边缘。然而,通过果断剥离肿瘤管线产品拓达维,全面收缩肿瘤板块,聚焦于肾病、自体免疫、重症感染等治疗领域,云顶新耀成功实现了战略转型。新任首席执行官罗永庆的加入,更是为公司带来了强大的商业化能力。

在罗永庆的领导下,云顶新耀开始广泛强调在肾病领域的聚焦,并重点推进耐赋康的上市。这一策略的成功实施,不仅奠定了云顶新耀在肾科领域的基础,也让公司迎来了新的高光时刻。

然而,就在云顶新耀商业化进程如火如荼之际,其大股东康桥资本却开始大规模减持公司股票。今年1月和6月,康桥资本两度大宗减持,合计减持股份超过13%。这一举动引发了外界的广泛关注。

康桥资本作为云顶新耀的孵化者和大股东,其减持动作无疑给市场带来了不小的震动。尽管康桥资本给出的减持理由是“国际知名投资机构的入市兴趣促使适时出售”以及“进一步优化投资人结构”,但市场普遍认为,这可能与康桥资本作为私募股权基金面临的LP(有限合伙人)退出需求有关。

目前,云顶新耀已形成相对完整的产品矩阵,商业化产品覆盖肾病、抗感染、自免疾病领域。在研管线中,也有多个产品展现出亮眼的数据和前景。然而,大股东康桥资本的减持动作,无疑给这家估值高度依赖产品转化效率的公司带来了新的挑战和不确定性。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