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西吴壁遗址揭秘:夏商冶铜燃料选择与东周样本干扰探秘

   时间:2025-08-05 01:46:33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山西绛县西吴壁村南,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夏商时期的大规模冶铜遗址——西吴壁遗址,这一发现为研究古代中国对铜资源的控制与开发提供了宝贵资料。遗址位于涑水河北岸的黄土台地上,总面积约110万平方米,是晋南地区已知规模最大、遗存丰富的夏商冶铜遗址。

通过对遗址的发掘,考古学家们清理出了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东周、秦汉及宋代等时期的遗存,其中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岗文化时期的冶铜遗存尤为丰富。遗址二里头文化遗存的整体面貌与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相似,显示出该遗址在夏商时期的重要地位。

西吴壁遗址的冶铜遗迹包括房址、大型灰坑和木炭窑等。房址内出土了铜矿石、铜炼渣、残炉壁等与冶铜相关的遗物,大型灰坑则堆积了大量冶铜废弃物。木炭窑是二里头文化时期制备木炭的重要设施,窑壁经多次烧烤形成黑色炭层,质地坚硬,表明当时已有成熟的木炭生产技术。

通过对遗址中出土的木炭和夹杂木炭的铜炼渣进行分析,考古学家们鉴定出了16种木本植物,分属8科12属。针叶树在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岗文化时期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其中松属的硬木松类木炭出土数量最多,显示出先民们对松木的偏好。阔叶树中,壳斗科栎属在二里头文化时期较为突出,而榆科和槭科在二里岗文化时期也有一定出土。

西吴壁遗址的发现不仅揭示了夏商时期对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展示了当时先进的冶铜技术和燃料选择策略。考古学家们发现,遗址先民们主要利用本地原生的松木和栎木作为冶铜燃料,这些木材易于获得且燃烧热值高,能够满足冶铜过程中的高温需求。

遗址中还出土了大量与冶铜活动相关的遗物,如石刀、斧、铲等工具,以及卜骨、骨锥等生活用品。这些遗物的出土为研究夏商时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值得注意的是,西吴壁遗址东周时期的冶铜技术特征与夏商时期存在显著差异,这引发了考古学家们对遗存年代的重新思考。经过深入研究,他们认为东周遗迹出土的冶铜遗物很可能来自夏商时期的冶铜活动,并与大量夏商时期陶片混入东周遗迹。

西吴壁遗址的发现对于理解夏商时期的社会经济结构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展示了古代中国对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力,还揭示了当时手工业技术的发展水平。未来,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我们有望揭开更多关于夏商时期的历史谜团。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