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界风云变幻中,一桩突发事件往往能深刻影响企业的市场走向与公众形象。近期,围绕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的舆情风波,意外地将农夫山泉卷入了一场舆论漩涡,对其股价与业绩造成了显著影响。
2024年2月25日,宗庆后逝世的消息迅速占据了各大媒体头条,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随后,在2月28日于杭州娃哈哈集团下沙基地举行的追思会上,尽管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送上了花圈以示哀悼,却因未亲自出席而成为了部分舆论的焦点。这一事件仿佛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网络上开始涌现关于农夫山泉与娃哈哈之间历史恩怨的讨论。
钟睒睒早年曾是娃哈哈经销商的经历被翻出,因“冲货”问题被解约的旧账被一些自媒体重新提及,并被渲染为忘恩负义的故事。面对突如其来的舆论攻击,钟睒睒于3月3日发表长文《我与宗老二三事》,试图澄清误会,然而,这并未平息风波,反而引发了更多关于其儿子国籍及农夫山泉“爱国立场”的质疑。
事态进一步升级,3月初,农夫山泉的包装设计也被卷入争议,被指“媚日”,理由是其瓶盖设计与日本国旗相似。这些无端的指责与强行关联,让“抵制农夫山泉”的声音在网络上愈演愈烈,尽管公司迅速作出回应,但舆论风暴依旧难以平息。
为了挽回局面,农夫山泉一方面积极澄清事实,另一方面于4月推出了低价绿瓶纯净水,以此加大促销力度,却意外引发了行业内的价格战。这场舆论风暴对农夫山泉的销量与业绩造成了直接冲击。在宗庆后去世前的2024年1-2月,农夫山泉包装饮用水销售增长强劲,但随后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幅下跌。
业绩的下滑伴随着股价的暴跌。在宗庆后去世前,农夫山泉股价长期稳定在43港元左右,但随着舆论风暴的加剧与销量的下滑,其股价在2024年5月至9月间遭遇了单边暴跌,从5月初的47港元左右跌至9月中旬的23港元以下,跌幅超过50%,市值蒸发超过2700亿港元。期间,外资的大规模抛售更是加剧了市场的恐慌情绪。
在多次澄清未能有效扭转局势后,钟睒睒于8月10日现身央视《对话》节目,亲自回应了网络暴力、企业继承人及公司发展方向等公众关心的问题。他坦言网络攻击带来的压力,呼吁法律及时介入,并强调农夫山泉永远属于中国,公司股权结构简单,无海外避税架构。
然而,就在钟睒睒努力挽回公司形象之际,另一场风波悄然酝酿。2024年12月30日,一桩与农夫山泉无关的香港诉讼案意外成为了转折点。宗庆后的三名非婚生子女向香港高等法院提起诉讼,指控宗庆后长女宗馥莉擅自处置信托资产。这一案件在2025年7月13日公开审理后,迅速引发了舆论哗然。
人们惊讶地发现,宗庆后的这三名子女均为美国国籍,且宗庆后为他们留下的信托资产总额高达18亿美元。这与宗庆后长期以来塑造的节俭、爱国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一时间,宗庆后的口碑急剧下滑。而与此同时,钟睒睒的形象却得到了逆转,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位在舆论风暴中坚守底线的企业家。
钟睒睒多年来默默从事慈善事业的事迹逐渐被公众知晓,包括亲自带队为汶川灾区运送饮用水、在四川建立水源厂支持灾后重建、长期高价收购果农脐橙助力扶贫等。这些行为让公众对钟睒睒的评价发生了显著变化,认为他是一位厚道且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
随着宗庆后信托资产纠纷案的公开审理,农夫山泉的股价也开始出现反弹。7月份,农夫山泉股价上涨超过13%,一度最高上涨超过18%,远远跑赢恒生指数。如今,农夫山泉股价已稳定在45港元左右,市值重新站上5000亿港元以上。花旗银行也在近期发表研报,上调了农夫山泉的目标价,预期其瓶装水业务复苏将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