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近日公布了其2025年第二季度的财务报告,数据表面看似不尽如人意,引发市场一片哗然。报告显示,特斯拉总营收达到22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滑了12%;汽车业务营收为167亿美元,同比下滑16%;GAAP净利润为11.7亿美元,同样下降了16%;而总交付量则为38.4万辆,也经历了13%的同比下滑。
市场对此的即时反应充满了悲观情绪,但深入分析财报,或许能发现不一样的故事。特斯拉在财报中高调宣布,其首个Robotaxi服务已于6月在奥斯汀正式启动,同时FSD(Supervised)的累计行驶里程已突破数十亿英里,AI训练算力集群也扩展至6.7万个H100等效GPU。这一系列动作,标志着特斯拉正从一个电动车公司向AI机器人公司转型。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特斯拉的这一转变,四位硅谷顶级专家被邀请进行了闭门研讨。其中一位前Waymo感知算法核心负责人指出,特斯拉与Waymo的竞争并非简单的“纯视觉”与“激光雷达”的路线之争,而是“概率模型”与“确定性模型”的哲学之争。特斯拉通过摄像头捕捉的海量驾驶数据训练神经网络,使其能在没有高精地图的情况下做出高概率的正确决策,这种模式如果成功,将具有极高的单位经济效益。
财报还确认了一款更经济实惠的车型已在6月完成首批试生产,并计划在2025年下半年投入量产。尽管这被视为特斯拉为应对市场竞争的一剂“良方”,但市场对其是否会影响利润率和品牌形象存在担忧。专家们认为,关键在于特斯拉能否通过其“Unboxed”革命性制造工艺,实现高销量与高利润的双赢。这一工艺试图将传统的线性汽车制造变为并行的模块化组装,理论上能将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
与此同时,特斯拉的能源业务也表现出色,储能产品的部署量连续12个季度创下历史新高,业务毛利贡献也在显著增长。长期以来,市场习惯于将特斯拉的能源业务视为汽车业务的附属品,但专家们认为,其正在从一个传统的清洁能源故事转变为AI时代核心基础设施的故事。特斯拉的Megapack部署速度快,稳定可靠,能平滑电网波动,成为AI数据中心的“超级充电宝”,满足了云服务商对即时电力解决方案的迫切需求。
特斯拉的这份财报,虽然表面数据不尽如人意,但实则揭示了公司正在经历的深刻转变。从自动驾驶软件的核心地位,到机器人和AI的长期愿景,再到能源业务的坚实基础,特斯拉正在成为一个全新的物种。对其的估值,也需要一个全新的、复合的、基于概率的模型。特斯拉的未来,将取决于FSD技术路径的成功、Unboxed制造工艺对成本曲线的改变,以及AI时代电力缺口为能源业务带来的增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