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府绛溪实验室内的零售场景临时训练场正式启动运营,标志着实验室在具身智能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这个充满未来感的“便利店”位于实验室1号楼的二层,成为了机器人学徒们学习成长的舞台。
走进这家“未来便利店”,两台形态各异的机器人正忙碌地穿梭于货架之间。星动纪元的星动Q5机器人利用其灵活的机械臂,精准地从货架上取下商品,再平稳地将其移动到收银台区域。与此同时,自变量的量子1号机器人则通过其轮式底盘灵活移动,顶部的夹爪装置正在模拟商品的补货过程,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那么准确无误。
在收银台区域,技术人员正佩戴着夹爪设备,进行无本体数据采集。他们的每一个转身、抬手、抓取的动作都被高精度传感器实时捕捉并记录,为AI训练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源。这些数据将成为机器人学习成长的基石,推动其在感知、决策、执行等关键环节的不断优化。
天府绛溪实验室机器人训练技术创新中心打造的这一零售场景临时训练场,旨在构建一个真实的作业环境,聚焦零售行业典型任务,为机器人在“感知—决策—执行”全过程中的技术验证、能力训练和数据采集提供有力支撑。该训练场的启用,将有力推动高新区具身智能机器人核心技术的突破。
零售场景以其覆盖面广、作业流程标准、数据密集度高、任务链条长等特点,成为了机器人训练技术创新中心首批攻关的方向。在与商超、便利店等业界合作方的交流中,实验室充分了解了对方对自助取货补货、导购、收银等场景的智能化需求,并基于这些需求构建了训练场的布局设计。
数据闭环的构建是支撑机器人能力成长的关键。机器人训练技术创新中心通过部署多种传感器与机器人设备,围绕货架布局、商品识别、操作动作等多个维度开展多模态数据采集,生成真实业务场景下的数据资产。这些数据经过处理后,将形成支持算法训练与模型评估的基础样本,推动机器人在关键技术环节的持续优化。
机器人训练技术创新中心在技术特色上推行了“无本体采集”创新方案。这一方案使得操作者能够在日常活动中直接采集动作数据,无需依赖实体机器人,从而大大提高了数据采集的效率和灵活性。通过传感器优化和算法改进,无本体采集的数据已经展现出了与传统遥操作相当的性能表现。
机器人训练技术创新中心还计划于明年2月陆续落成零售、工业、养老、清洁等多个应用场景,并采用合作共赢、协同发展的模式,为具身智能产业生态提供更深入的服务。这一举措将进一步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从理论迈向现实应用,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自2025年4月起,天府绛溪实验室相继落地了机器人训练技术创新中心、机器人大脑技术创新中心和交互人形机器人前沿研究中心。这三大创新主体的集聚,不仅打破了物理空间壁垒,更打通了从核心算法到实体硬件的全链条闭环,形成了首个软硬件深度集成的具身智能创新协同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将有力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的高端化、智能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