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则关于香港浸会大学撤销某博士生录取资格的传闻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发了广泛关注。传闻中的主角杨某,是此前武汉大学图书馆“性骚扰”事件的核心人物,其举报行为曾一度引起全国热议。
8月7日晚,社交媒体上突然流传出一则消息,声称香港浸会大学已于8月6日将杨某从拟录取的博士生名单中移除。此消息一出,立即引发了网友的热议,不少人对这一决定表示支持。随后,包括《都市现场》、《天津日报》等多家权威媒体也纷纷跟进报道,使得这一传闻进一步发酵。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简单。经过深入调查,人们发现这则传闻的源头竟来自几个微博营销号,且并无任何官方出处。这些营销号发布的内容被微博AI抓取后,被一些媒体在未进行核实的情况下直接引用,从而导致了这一误传。
实际上,香港浸会大学早在7月28日就曾对此事作出回应,明确表示不会对个别个案发表评论。按照浸会大学的博士招生政策,在武汉大学尚未撤销杨某硕士学位的前提下,浸会大学单方面取消其录取资格也缺乏充分依据。因此,所谓“撤销博士录取”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更令人惊讶的是,有网友指出杨某并非浸大博士生,而是曾任该校研究助理,因此根本不存在“撤销博士录取”的问题。这一发现无疑给这场舆论风波又添了一把火。
在这场舆论大戏中,一些媒体的表现令人失望。为了追求速度和流量,他们忽略了最基本的核实工作,仅凭几张营销号截图和模糊爆料就急于发稿蹭热度。结果,这些媒体不得不被迫删稿,并遭受网友的讽刺和批评。
这一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在信息洪流的时代,媒体更应该坚守核实底线,不被虚构内容所误导。每一次跟风失误,都会进一步消耗公众对传统媒体的信任。因此,媒体在报道新闻时,必须保持冷静和理性,确保所报道的内容真实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