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界万众瞩目的时刻,GPT-5终于揭开神秘面纱,而其背后的成功故事中,华人科学家再次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此次GPT-5“模型系统”的领军人物Elaine Ya Le,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她的激动之情:“能够带领这样一支团队,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前所未有的统一体验,我感到无比荣幸。”
Elaine所提及的统一体验,意味着用户将不再需要在众多模型间做出选择,甚至无需关注模型的名称,即可享受到无缝衔接的智能服务。这一变革,正是OpenAI长久以来所追求的“回归统一智能”理念的体现,而GPT-5的发布标志着这一愿景的实现。作为项目的核心负责人,Elaine的背景同样令人瞩目:她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后赴斯坦福大学深造,获得计算机科学硕士及统计学博士学位。
在加入OpenAI之前,Elaine已在谷歌大脑及其他团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专注于应用强化学习、广告检索建模及推荐系统等领域。她的加入,无疑为GPT-5的成功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而在GPT-5的核心团队中,还有其他几位华人科学家的身影同样值得关注。
任泓宇(Hongyu Ren)便是其中之一,他作为最早一批从OpenAI跳槽至meta的研究员,加入了meta最新的超级智能团队。尽管已离开OpenAI,但他在GPT-5及gpt-oss开放权重推理大模型上的贡献不可忽视。另一位核心成员Tianfu Fu,拥有莱斯大学的博士学位,今年初加入OpenAI前曾是meta的一员,尽管公开资料不多,但其在GPT-5项目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GPT-5的发布会上,还有一位年轻的华人新星吸引了众人的目光——王若宸(Ruochen Wang)。他去年博士毕业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今年2月加入OpenAI,便迅速在多模态模型团队中崭露头角。ChatGPT最新的语音模式,正是出自他之手。王若宸的学术背景同样耀眼,他的导师是学界一流的谢卓睿教授,两人还曾联手创办TurningPoint AI,专注于多模态代理的研究。
GPT-5的成功,不仅得益于这些华人科学家的杰出贡献,更离不开整个团队的努力。Yann Dubois,这位瑞士小哥,作为GPT-5后训练的负责人之一,在发布会上展示了令人惊叹的“多邻国法语学习卡片”Demo。而Christina Kim,作为OpenAI的元老级人物,见证了ChatGPT从诞生到成熟的整个过程。还有Michelle Pokrass,这位俄罗斯裔小姐姐,同样在OpenAI后训练团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她曾在硅谷热门应用Clubhouse和Coinbase工作过,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meta已经“挖角”了OpenAI的多位研究员,但OpenAI的人才库依然丰富。为了留住人才,OpenAI不惜重金,据Hyperbolic AI CEO金雨辰爆料,OpenAI创始人奥特曼宣布将在两年内为每名员工提供高达150万美元的奖金。这一举措,无疑再次彰显了OpenAI对顶尖人才的重视与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