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对外贸易数据再次成为关注焦点。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7月,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5453.2亿美元,同比增长5.9%,这一增速延续了此前的稳步上升趋势。
在出口方面,7月份我国出口总额为3217.8亿美元,同比增长7.2%。其中,对欧盟和东盟的出口表现稳定,而对美国和日本的出口则出现下滑。具体来看,由于持续的贸易摩擦,我国对美国的出口增速在短暂反弹后再次下降,7月份对美国出口额为358.3亿美元,同比下降21.7%,降幅较上月有所扩大。相比之下,我国对欧盟的出口额为500亿美元,增速达到9.2%,较上月有所提升;对东盟的出口额为546.3亿美元,同比增速维持在16.6%。同时,对日本的出口也小幅回落,7月份出口金额为124.8亿美元,同比增速为2.5%。
从出口增速的贡献来看,欧盟成为我国7月份出口增长的重要支撑。由于对美国出口增速的下滑,其对整体出口增速的拖累效应增强,而欧盟的出口贡献则相应提升。东盟作为我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其对出口增速的贡献也保持稳定。在行业层面,机电行业继续发挥引领作用,7月份对我国出口增速的贡献达到4.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农产品的出口贡献相对有限,而化工行业和资源型行业的出口贡献则有所上升。
具体到出口商品,机电产品中的多数行业保持了正增长态势。其中,集成电路和汽车的出口表现尤为突出,7月份集成电路出口同比增加29%,汽车(包括底盘)出口同比增长19%。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中,陶瓷产品的出口增速也较高,达到19%。在资源型行业中,钢材的出口同比增长12%,成为少数正增长的重点出口商品之一。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多数机电产品出口增速保持正增长,但仍有一些重点商品的出口出现下滑。
我国7月份的对外贸易数据呈现出整体稳定增长但局部存在差异的特点。面对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我国将继续保持对外开放的战略定力,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