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统计局揭晓了2025年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与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的最新数据,揭示了国内消费与生产的微妙变化。
数据显示,7月份CPI在扩内需政策的持续推动下,由上月的环比下降0.1%转为环比上涨0.4%。核心CPI同比上涨0.8%,这一涨幅已连续三个月扩大,标志着消费结构的优化与活力的增强。与此同时,尽管受季节性因素及国际贸易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PPI环比下降0.2%,但国内市场竞争秩序的持续优化使得环比降幅较上月收窄了0.2个百分点,同比则下降3.6%。
深入分析CPI数据,不难发现服务与工业消费品价格的上涨是其主要推动力。暑期旅游热潮显著提升了飞机票、旅游、宾馆住宿等服务价格,远超季节性平均水平,凸显出强劲的需求释放。国际油价的波动带动了能源价格的上扬,而消费政策的助力也使得需求回暖,进一步推高了工业消费品价格。尽管食品价格,尤其是鲜菜价格的大幅下降及鲜果价格涨幅的回落,对CPI同比持平造成了一定拖累,但非食品价格的同比涨幅扩大,仍显示出扩内需政策在消费领域的积极影响。
PPI方面,尽管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对部分行业如建筑、能源及部分制造业造成了冲击,但国内市场竞争秩序的显著优化,以及煤炭、钢材等行业价格降幅的收窄,为PPI的回暖带来了曙光。宏观政策的持续发力,以及产业转型升级与内需释放的推动,使得烧碱、飞机制造等行业价格回升,工艺美术、营养食品等行业价格也受消费升级类需求的拉动而上涨。这些积极变化表明,尽管经济面临挑战,但政策引导下的结构调整正助力PPI逐步走出低迷。
展望未来消费市场的复苏态势,CPI预计将随消费复苏与政策支撑的加强而稳步上行。服务消费旺季的常态化,以及促消费政策的持续发力,将使得旅游、住宿等服务价格保持在高位。同时,居民收入的增长与信心的增强,也将推动工业消费品价格的回升,而食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则将逐渐减弱。在PPI方面,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推进将进一步优化竞争秩序,宏观政策对产业调整的推动,以及新兴产业需求的增长,将带动工业品价格降幅的收窄。国际大宗商品的波动受国内调控的平抑,将使PPI逐步回归合理区间,为经济的平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市场有效需求的不足,以及政策落地效果的不及预期,仍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风险。相关部门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灵活调整政策,以确保经济的稳健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