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资本市场的一起内幕交易案件引发了广泛关注,主角是上市公司南卫股份的实际控制人李平。证监会对其做出的处罚决定——没收违法所得1177.67万元,并追加三倍罚款3533万元,虽然数额巨大,但在法律框架内,这已经是相对较轻的处罚。
根据证监会2025年1月发布的《行政处罚裁量基本规则》,当罚款金额不超过法定最高标准的30%时,被视为“从轻处罚”。内幕交易的罚款范围在违法所得的1至10倍之间,李平最终被罚3倍,恰好落在了“从轻”的区间内。值得注意的是,按照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内幕交易金额超过50万元即可追究刑事责任,然而,截至目前,李平并未被刑事立案,这不禁让人猜测他是否已“安然过关”。
李平的商业历程颇具传奇色彩。他出生于江苏常州,早年参军,退役后进入当地一家国企。1990年,他被调任为武进县滆湖卫生器材厂厂长,从此开始了自己的商业征途。90年代,医用敷料行业竞争激烈,国企体制僵化,李平抓住国企改制的机遇,以零元购得企业流动资产,租赁固定资产,实现了企业的私有化。随后,他带领企业扭亏为盈,并随着中国加入WTO的契机,于2017年成功登陆上交所主板。
然而,南卫股份上市后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主营的传统产品增长乏力。直到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李平找到了新的增长点,大举进军防护用品市场。然而,这一过程中,他违规占用了上市公司的资金进行体外投资,埋下了隐患。2021年,随着防护用品产能过剩,价格暴跌,南卫股份陷入亏损。为了填补资金缺口,李平频繁挪用上市公司资金,累计达3.36亿元,且未按规定披露。
2023年,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发现了这一问题,并对南卫股份的内控报告出具了否定意见,这意味着公司将被ST处理,股价面临大幅下跌。面对这一危机,李平在年报发布前突击减持818.4万股,套现4796万元,成功规避了1177万元的损失。然而,作为内幕信息知情人,他的这一行为已构成内幕交易。更为严重的是,他还试图通过转让控制权来“金蝉脱壳”,所幸被证监会及时阻止。
尽管李平最终“从轻发落”,但事情并未就此结束。资本市场的法律之网不会放过任何违法行为,只是时间问题。李平的故事既是一个商人抓住时代机遇、成就商业帝国的传奇,也是一部因漠视规则、贪婪侥幸而最终付出代价的警示录。从国企厂长到上市公司老板,他一度风光无限,却因一时的贪婪和侥幸心理,走向了违法违规的道路。如今,虽然看似“平稳着陆”,但未来的变数依然存在,合规经营始终是企业的底线,任何侥幸心理都终将被法律和市场的双重审判所揭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