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国产电池革新:能量密度翻倍,开启超长续航新篇章

   时间:2025-08-17 12:06:04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曾因手机电量耗尽而错失重要通话,或是电动车在长途旅行中电量告急而焦虑不已?这些场景背后,隐藏着一个共同的挑战——电池能量密度的局限性。然而,近日,中国科学家的一项突破性研究,正为这一难题带来曙光。

想象一下,如果一块电池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其电量储存能力能提升至现有水平的两到三倍,这将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天津大学的科研团队,通过一项名为“离域化”的电解液设计创新,成功地将这一想象变为现实。他们不仅研发出了能量密度超过600瓦时/公斤的软包电池单体,还实现了480瓦时/公斤的电池模组,这一成就标志着电池技术的重大飞跃。

这项突破性的成果,已在顶级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引起了广泛关注。它为何如此重要?关键在于,它解决了锂金属电池的核心难题。锂金属电池理论上拥有远超现有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潜力,但因其安全性与稳定性问题,一直难以实用化。传统电解液设计在提高充放电速度的同时,容易引发锂金属表面的“枝晶”生长,导致短路和起火风险;而为了安全稳定,又往往牺牲了电池的能量输出效率。

天津大学胡文彬教授团队提出的“离域化”电解液设计,正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他们摒弃了传统电解液中单一溶剂分子或阴离子主导的简单结构,转而利用多种成分的协同作用,在微观层面构建了一个更为复杂但高效的环境。这种设计不仅提高了离子的传输效率,还大幅增强了电极与电解液接触界面的稳定性,降低了充放电过程中的阻力。

更令人振奋的是,这项技术已从实验室走向应用。依托国家级科研平台,团队已建成高能量密度金属锂电池的中试生产线,并将这种新型电池集成到了三款微型全电无人机上。实际飞行测试结果显示,搭载新电池的无人机续航时间比使用传统电池延长了2.8倍。这一成果不仅在纸面上令人瞩目,更在实际应用中展现了其巨大的潜力。

随着“离域化”电解液电池的突破,一系列曾受限于电池技术的场景正迎来变革。无人机可以拥有更长的飞行时间,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将大幅提升,未来的电动飞机、便携式电子设备等也将迎来续航的革命。这一源自中国科学家的重大创新,不仅突破了电池性能的物理边界,更为电动交通、低空经济乃至整个能源存储领域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