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小排量涡轮对战大排量自吸,实测轮上马力揭示真相!

   时间:2025-08-17 17:31:08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最近,汽车市场上关于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能否媲美大排量自然吸气发动机的讨论愈发激烈。不少车企纷纷宣称,他们的1.5T发动机性能足以与2.0L自吸发动机相抗衡。这样的言论,让不少消费者心生疑惑,排量相差如此之大,真的能划等号吗?

为了验证这一说法,笔者与一位在修理厂工作的老友决定亲自上阵,通过实测来揭开真相。找车的过程并不顺利,最初联系的一位车主在临时变卦,担心测试会损伤车辆。幸好,老友最终帮忙找到了两台试驾车,一台是热销的1.5T紧凑型车,另一台则是老款的2.0L自吸轿车,两者在厂商宣传中都被誉为“动力同级”。

测试当天,修理厂恰好空闲,老友将马力机擦拭得一尘不染。我们先对1.5T车型进行了测试。启动发动机后,涡轮介入的声音略显沉闷,与自吸发动机的顺畅感有所不同。踩下油门时,转速起初上升缓慢,直到两千转左右才突然加速,涡轮迟滞感十分明显。测试结果显示,轮上功率仅为112千瓦,远低于厂商宣传的135千瓦净功率,损耗之大令人咋舌。

随后,我们对2.0L自吸车型进行了测试。启动后,发动机声音更加绵密,踩下油门时转速响应更为线性,没有突兀的加速感。测试结果显示,轮上功率为103千瓦,虽然也低于说明书上的净功率,但相比1.5T车型更为接近。实际驾驶中,1.5T车型在低转速时动力表现疲软,超车需要深踩油门等待涡轮介入;而2.0L自吸车型虽然加速不够迅猛,但动力输出更为平顺,市区驾驶尤为舒适。

测试结束后,我们还讨论了保养成本的问题。老友透露,1.5T车型需要使用全合成机油,每次更换费用接近一千元,火花塞也需要在四万公里时更换;而2.0L自吸车型则可使用半合成机油,火花塞更换周期长达十万公里。这意味着,在五年的使用期限内,两者在保养成本上将产生不小的差距,而这一点往往被厂商所忽视。

回想起测试当天的经历,笔者不禁感慨万千。将测试视频发布到朋友圈后,收到了不少朋友的评论,纷纷表示“幸亏没信厂商的鬼话”。其实,并非1.5T发动机不好,而是反感这种“偷换概念”的宣传方式。动力性能不仅要看账面数据,更要关注实际输出、驾驶体验以及后期保养成本。对于近期打算购车的消费者来说,面对“小排量涡轮=大排量自吸”的宣传时,务必保持警惕,最好能亲自试驾体验,以免被厂商的宣传所误导。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