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优必选CBO谭旻:人形机器人赛道“越卷越好”,优胜劣汰中向未来进发

   时间:2025-11-04 01:28:44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当蒸汽机为农耕时代带来变革,火药炮弹颠覆冷兵器战场,互联网重塑现实世界时,机器人正以“新魔法”姿态叩开新时代大门。2025年,人形机器人概念席卷全球,从春晚舞台上扭着秧歌的“花棉袄机器人”到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这个曾经被视为“硬科技”的赛道,正因资本涌入与明星企业加速IPO而沸腾。高盛预测,到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380亿美元,一场关于未来科技的竞赛已然拉开帷幕。

成立于2012年的优必选,是中国最早一批投身人形机器人研发的企业。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这家沉淀了13年的公司,正面对着全球强手的竞争。在优必选北京办公室,首席品牌官谭旻向外界描绘了一幅未来图景:随着AI技术突破,城市智能化系统将取代私人汽车,任何空间都能成为屏幕,而人形机器人将像今天的手机一样普及,甚至“数量超越汽车”。他直言:“这可能是比新能源汽车、手机更大的市场。”

花旗银行将优必选的估值类比为2010-2011年新能源萌芽期的特斯拉。彼时,特斯拉Roadster年交付量仅1500辆,技术尚未成熟,产业链上下游一片混沌,但这家公司最终成长为万亿美元市值的新能源巨头。如今的优必选,2024年仅交付10台人形机器人,总收入13.05亿元,亏损却达11.6亿元,但其2025年目标直指数百台工业机器人交付,2027年突破万台。截至目前,Walker S系列工业机器人订单已超6.3亿元。

“人形机器人刚刚走到平原,才到第一站。”谭旻用“取经”比喻这条路。优必选的野心不止于“机器人行业的苹果”,而是希望成为“比10个苹果更大的存在”。

时间回溯至2019年,机器人行业仍在“黑夜中摸索”。谭旻回忆,优必选创立初期,核心零部件全靠进口,一个关节的成本高达万元,仅让机器人“站起来走几步”就需要突破伺服驱动器、运动控制算法等软硬件技术。2014年,小型人形机器人Alpha问世,售价降至几千元,核心零部件成本压缩至百元级,这是优必选第一次技术突破。此后,双足机器人Walker系列从原型机到能上下楼梯,再到2023年面向工业场景的Walker S系列,逐步攻克了核心零部件、仿人大脑、小脑等全栈式技术。

“全球范围内,能同时拥有全栈技术、落地场景、量产规划和能力的公司,一只手都数得过来。”谭旻坦言。但技术突破之外,商业化落地才是真正的挑战。2016-2018年,优必选尝试C端产品,尽管核心零部件成本可控,价格降至两三千元,却因AI自然语义理解不足、对话不流畅而失败。“没有智能,机器人就是玩具。”他直言,“苹果做AI都不算成功,可见难度。”

机器人行业的转折点出现在2021年。特斯拉的入局,像一束光照亮了赛道。此前,波士顿动力被谷歌、软银多次转手,行业普遍不看好人形机器人。但特斯拉的PPT发布会虽简单,却传递了明确信号:“人形机器人是超级市场,行业的黎明到了。”谭旻认为,马斯克是“破局者”,他证明了创新赛道的可行性。如今,美股七巨头均已投资人形机器人。

第二个转折点是OpenAI的爆发。它让公众意识到AI的突变,也让人形机器人成为AGI(通用人工智能)的最佳载体。谭旻说:“OpenAI打开了第一扇门,但还有更多门要打开。”优必选已与DeepSeek、通义千问等合作,将大模型应用于机器人,但他强调:“技术夸大太多,讨论太少。”

目前,优必选的收入主要来自B端。2021年,公司转向“1+4+1”战略:以人形机器人为核心,在人工智能教育、智慧物流、商业服务、智慧康养四大场景落地,同时布局C端垂类产品(如智能猫砂机)。工业领域,Walker S1已与L4无人物流车在比亚迪园区协同作业超700小时;商业服务领域,机器人曾在迪拜、大阪世博会担任智能导览员,稳定服务6个月。

“短期内重心仍在B端。”谭旻解释,颠覆性技术通常从付费市场起步。2025年,优必选计划通过工业机器人实训,实现多任务、多场景的智能化;2026年拓展至消费电子、智慧物流等领域;2030年,随着新一代AI突破,无限接近AGI。

尽管市场需求迫切(如高温物流区工人无法作业),但机器人智能化仍存短板。谭旻举例:“机器人能认出水,但无法理解‘最近的水’是哪瓶。”这涉及物理空间智能,需从2D数据转向3D数据,构建具身智能大模型。他坦言:“这是未来重点,但问题不是10年、20年能解决的。”

面对行业热度上升与竞争加剧,谭旻认为“越卷越好”。他对比中美投入:特斯拉一季度为人形机器人大脑投入30亿美元,而中国所有科技公司加起来不足此数;Figure成立两年估值近400亿美元,优必选做了13年市值600多亿港元。“竞争能加快优胜劣汰,一两年内淘汰大部分公司。”

哪些公司会被淘汰?谭旻给出两个标准:一是融资金额,二是场景落地能力。“资金就是生命线。”优必选近期与国际投资机构Infini Capital签署10亿美元战略融资协议,其中包含现金提款权,以支撑产业布局。

价格战方面,谭旻认为“打价格战的基本是不成熟产品,没有意义”。优必选推出29.9万元的科研场景人形机器人天工行者,试图为市场定标准,但教育市场容量有限。真正的战场在工业领域,“目前价格战没意义,我们可能是最贵的,但大部分公司还不具备能力”。

“人形机器人行业还未到决胜阶段。”谭旻说,1万台交付量是第一个里程碑,10万-20万台将是与全球领导者的第一场决战。他坚信,人形机器人会成为商业、家庭、个人的关键数据入口,“卖一台机器人,相当于苹果卖10部手机”。

当被问及巨头入场的影响,谭旻认为“超级巨头会通过收购进入”。他直言:“人形机器人是苦活、脏活,不是赚快钱的行业。”优必选不怕竞争,因为13年积累的人才、软硬件融合技术、供应链协同优势,构成了时间护城河。“最终的决胜赛场在中国。”他说,“如果没有人形机器人,中国智能制造的价值将大大下降。”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