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香港金融科技周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拉开帷幕,作为这一全球金融科技盛会的第十届活动,其规模创下历史新高。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出席开幕式,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及数十位来自中国内地的人工智能、金融科技领域领军人物共同探讨行业趋势。
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渗透金融领域的背景下,大模型的应用成为本届峰会核心议题之一。度小满首席执行官朱光与香港大学副校长、金融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林晨展开深度对话,系统阐释了人工智能技术如何重塑金融服务模式。
朱光指出,新一代大模型已突破单纯知识储备的局限,在逻辑推理能力上实现质的飞跃,这为金融行业带来革命性变革。以度小满的实践为例,企业通过部署人工智能系统,每日可实时分析6万至7万次客户交互数据,涵盖电话、企业微信及移动应用等渠道。系统不仅能精准识别客户投诉焦点和产品改进需求,更能通过趋势分析预测需求变化,使产品迭代周期大幅缩短。
在风险控制等核心金融场景中,人工智能展现出超越传统算法的决策能力。度小满将大模型应用于信贷审批流程,通过模拟资深信审员的决策逻辑,将单笔审核时间从10分钟压缩至30秒,同时将风险识别准确率提升50%以上。这种技术赋能使得基层员工也能具备专业级的决策能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人工智能正在推动普惠金融从理念走向实践。朱光描述了一个全新场景:借助智能体技术,每位普通用户都能获得专属金融顾问服务。系统通过分析用户的财务状况、风险偏好等维度数据,可量身定制理财方案。无论是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还是个体商户,都能获得精准匹配的金融服务——从个性化理财规划到现金流适配的小额信贷,再到定制化保险产品。
林晨教授从学术视角补充了技术演进方向。他预测,未来个人将拥有多个专业化金融智能体,分别负责理财规划、信贷管理、投资咨询等不同领域。这些智能体在Web3.0环境下,可通过智能合约实现自动化交互,构建去中心化的金融服务网络。这种模式将在普通人不太熟悉的领域发挥独特价值。
关于人工智能对教育领域的影响,林晨认为技术将带来根本性变革。在AI辅助教学场景中,每个学习者都能获得定制化的关注,这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关注分配完全消除人为偏见,有助于释放个体潜能。他特别强调,教育过程中的人类情感互动不可替代,但人工智能能极大提升教学资源的分配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