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2025数字物流大会|新能源+AI如何打造物流产业「新质生产力」

   时间:2025-11-06 12:31:06 来源:互联网编辑:茹茹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2025数字物流大会上,宇通集团副董事长 晁莉红、传拓中国办公室总代表 何墨池、G7易流首席财务官 张杰龙围绕「新能源 + AI:如何打造物流产业新质生产力」这一主题,探讨新能源与AI如何共同重塑卡车行业,同时为物流企业带来新的效率革命。

如何看待高价产品

价格贵与价值高的关系

张杰龙:客户提到宇通的车一般会说「车很好,就是贵」,可即便这样,宇通卡车的复购率也超80%。您对80%这个数据满意吗?其次,您做了什么让复购率达到一个非常好的水平?您接下来会继续做什么,让这个复购率更高?

晁莉红:第一,不同客户对宇通的「贵」感受是不一样的,产品 “贵不贵” 取决于客户运营模式,24 小时高效运转、经营良好的客户更能感知高价值,因此更适合找一辆好装备。其次,汽车行业的新能源化,客车已走过 1.5 个周期,乘用车未走完 1 个周期,卡车刚起步;客户购车后需 5-8 年经营周期,才能验证车辆价值,目前尚未到验证阶段,因此觉得 “贵” 是合理感受。

第二,当前宇通卡车意向复购率超 80%,但台数复购率仅 30%-60%,受市场环境以及实际经营影响客户采购量有限;未来将通过 AI、新技术与新材料降本增效,提升产品性价比。

张杰龙:斯堪尼亚作为一个卡车全生命周期成本 —— TCO的提出者和倡导者,客户为什么会愿意为这个TCO的理念买单?

何墨池买任何设备时,目的都是穿透价值,斯堪尼亚产品设计以 “优化客户收入、减少成本” 为核心,吨公里成本有优势,但需客户有充足货源、能长期高效运营;为降低新能源设备投资门槛,目前已推出 1.9 万 / 月的经营性租赁模式,助力客户更易享受长期价值。

新能源时代

物流企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张杰龙:宇通经历了客车领域新能源化的完整过程,知道前面有什么挑战,有什么困难。晁总能不能分享一下新能源车队,您预见和现在的车有什么变化,大家会遇到什么挑战,宇通在这方面会给大家什么帮助?

晁莉红:宇通有28年的新能源历史,踩了不少的坑,所以说,接下来我们可能要有三个点要注意:

一是,警惕低价电池与车辆的 “陷阱”,优先选择有品质、有信誉的产品或企业以穿越行业周期,避免在固定资产上栽跟头。

二是,多数车队未完成信息化建设,而信息化是数字化基础,在信息化还有落地的情况下去转型科技企业是有一定挑战的,所以需将数字化转型列为核心,而AI 可以加速该进程,宇通也会把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当成自己NO.1的大事。

三是,需主动寻求生态合作,通过链接优质伙伴实现更好发展。作为主机厂,宇通将从硬件集成、软件控制优化、构建软硬一体系统管理能力三方面发力,提供更智能的车辆与运营系统,帮助企业提效降本。

张杰龙:继续传统能源车上面投资是斯堪尼亚的一个重大决策,是否是因为看到传统能源转到新能源的这个过程中,其实还是有很多的困难和挑战?

何墨池:斯堪尼亚投资如皋基地,一方面是顺应市场专业化趋势,为客户提供定制化配置与短交期服务;另一方面是融入中国创新生态,依托国内电路化、数字化、自动驾驶领域优势,开发适配本土的传统能源与新能源产品。新能源转型中,我们也会重点关注续航与电池成本,将通过 AI 管控电池寿命,压低每公里成本。

AI如何从赋能一台车

到帮助新能源车队更高效、更智能?

张杰龙:AI时代下,斯堪尼亚的车怎么变得更好、更智能?如果在中国这个项目才刚刚启动,在欧洲是不是有更好、更快的进展可以和我们分享?

何墨池:斯堪尼亚在AI领域早有布局,从企业内部角度,每个星期都给每一位员工提供AI培训,鼓励每个员工在工作中使用AI工具,用 AI 缩短产品开发周期、优化驾驶习惯以实现省油与安全;从车辆角度,借助 AI 实现预防性保养,取消标准保养计划,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方案,提升运营效率。

张杰龙:宇通和G7易流在冷链行业发布了新产品,这个产品已经延伸到冷链车队整体的经营中,用AI提升车队整体效率。您能不能给我们分享一下,宇通在这方面做的工作?

晁莉红:新能源时代电信号替代机械信号,新能源时代下,链接变得更加容易。宇通联合 G7 易流在冷链行业发力,一是让车辆从 “被动监控” 升级为 “AI 主动决策”,在过程中可自动调节相关参数(如冷机、车厢温度等);二是在运营层面,通过车载集成式终端整合线路、货物与仓库信息,由 AI 智能规划运输路线,实现车队整体效率提升。

G7易流如何携手大家

推动AI在车队中的落地

张杰龙:刚才老翟提了如何迈出第一步,您二位能不能给G7易流一些建议,我们和大家一起迈出向新能源、向AI的第一步?

何墨池:需推动中国物流与运输体系整体效率提升,通过整合资源平衡运力与需求,为企业创造足够利润支撑电动化转型。

晁莉红:我认为有三个方面,一是借鉴 “互联网 +” 经验,优先切入痛点最突出的行业;二是对选定行业深度挖掘需求,探索更多潜在价值;三是精准寻找优质合作伙伴,通过深度协同实现突破。

这场深度对话不仅厘清了 “新能源 + AI” 落地的核心痛点与路径,更展现了主机厂、技术平台与物流企业协同的重要性。从宇通的 “价值型产品研发”、斯堪尼亚的 “全生命周期成本管控”,到 G7 易流推动的 “行业级 AI 落地”,三方的探索印证了一个核心逻辑:物流产业的新质生产力,源于 “技术创新” 与 “用户需求” 的深度绑定,更依赖 “生态伙伴” 的同向发力。未来,随着新能源设备的普及、AI 技术的深化落地,以及行业资源的进一步整合,物流产业将有望逐步突破成本、效率、数字化的三重瓶颈,迈入 “高价值、低能耗、智能化” 的新周期,通过AI为物流行业的高效运转注入更强动力。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