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工智能初创企业月之暗面(Moonshot AI)的三位核心高管在Reddit平台举办了一场AMA互动活动,针对用户提出的多个行业热点问题展开详细解答。这场持续24小时的问答吸引了大量科技爱好者参与,问题焦点集中在该公司最新发布的开源思考模型Kimi K2 Thinking上。
参与互动的高管包括创始人杨植麟(论坛ID:ComfortableAsk4494)、技术负责人周昕宇(zxytim)和算法专家吴育昕(ppwwyyxx)。面对用户关于K2 Thinking推理性能的质疑,杨植麟解释称模型通过优化训练方式,在单次推理中实现了更长的思考链。他特别提到Turbo API版本将显著提升响应速度,同时强调原生支持的INT4数据类型有效加速了推理过程。
针对硬件配置的提问,吴育昕坦言公司目前使用配备Infiniband网络的H800 GPU集群,虽然设备性能不及美国同类产品,但通过高效利用实现了资源最大化。周昕宇进一步补充说明,选择INT4格式主要是为了兼容非Blackwell架构的GPU,同时复用现有推理内核降低开发成本。
当被问及模型训练成本时,杨植麟澄清网传的460万美元数据并非官方统计,强调研发过程中的实验性投入难以精确量化。对于用户反映的代币消耗问题,他承认当前版本更注重绝对性能,未来将通过奖励机制优化思考过程的简洁性。
在逻辑推理能力争议方面,杨植麟承认HLE测试高分与实际使用体验存在差距,但表示团队正在通过改进通用能力来提升模型实用性。周昕宇则重点介绍了新架构KDA的技术优势,该架构通过双注意力机制在提升基准测试分数的同时,实现了更快的训练和部署速度。
关于后续产品规划,杨植麟透露KDA架构的实验成果很可能应用于K3模型开发,并幽默表示K3的发布时间将早于某科技巨头价值万亿美元的数据中心建成。对于视觉-语言模型的研发计划,他明确确认团队正在推进相关项目,但未公布具体时间表。
在回应与头部企业的对比时,周昕宇坦言不了解竞争对手的预算分配细节,强调月之暗面会坚持自身发展节奏。针对浏览器产品的可能性,他直接否定了套用Chromium框架的方案,认为现有技术路线已能满足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