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电力供应正成为影响全球AI产业格局的关键因素。高盛最新研究报告指出,美国因电力储备不足可能放缓AI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而中国凭借充足的电力供应有望在这一领域占据更有利位置。
报告显示,美国数据中心用电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目前该国数据中心容量占全球44%,但电力供应压力与日俱增。数据中心已消耗美国约6%的电力,预计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升至11%。更严峻的是,衡量电网可靠性的有效备用电力容量指标,已从五年前的26%降至19%,逼近15%的安全红线。在全美13个区域电网中,8个已达到或低于该临界值,弗吉尼亚州等数据中心密集地区已出现电价飙升现象。
与中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电力供应展现出强大韧性。经过2021年以来的大规模电力建设,中国在可再生能源、煤电、核电等领域形成多元能源体系。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拥有约400吉瓦的备用电力容量,不仅满足自身需求,更是全球数据中心预期总需求的三倍以上。目前中国数据中心容量占全球四分之一,充沛的电力储备为其追赶技术领先者创造了条件。
<造成中美电力格局分化的原因在于两国采取不同发展策略。美国电力市场紧张主要源于三方面:数据中心用电需求持续增长,新增发电能力建设滞后,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气发电装机增长不足以弥补煤电退役缺口,同时储能技术发展规模有限。而中国从能源安全战略出发,实施全电源类型投资策略,通过系统性建设提升电网备用容量和可靠性,这种多技术路线并举的模式有效保障了电力供应。
电力基础设施的差异正在重塑全球AI产业生态。报告分析认为,至少在2030年前,美国部分地区可能面临电力成本上升、项目审批周期延长甚至供电短缺等问题,这将制约其AI产业发展速度。反观中国,稳定且成本可控的电力供应正成为吸引数据中心投资的重要优势,这种转变不仅可能改变全球数据中心布局,还将对能源设备制造、高耗能产业等上下游领域产生连锁反应。随着电力要素在AI竞赛中的权重不断提升,全球产业格局正迎来新的调整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