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MWC 2016后的冷思考:手机同质化竞争有这些破局之道

   时间:2016-02-29 10:48:40 来源:百度百家 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2015年开始,MWC主办方将展会安排在中国农历春节尾声,足见中国科技厂商的日渐崛起以及国际市场对于中国通信技术进步的重视。MWC 2016依旧像往年那样热闹。科技行业的老大苹果也依旧缺席MWC。

一年一度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早已结束。今年1月CES 2016召开时,曾有媒体称终端厂商看点全无,并以此推断终端行业的不景气。其实,CES和MWC正在形成明确的分工,CES主要关注智能家居、智能家电等前沿电子消费行业,而MWC才真正是通信终端厂商的舞台。换句话说,CES召开之时,通信终端厂商们其实都是在背后憋大招!

2015年开始,MWC主办方将展会安排在中国农历春节尾声,足见中国科技厂商的日渐崛起以及国际市场对于中国通信技术进步的重视。MWC 2016依旧像往年那样热闹。科技行业的老大苹果也依旧缺席MWC。事实上,傲娇的苹果似乎从来不重视此类展会,苹果缺席MWC也已经有20多年。

今年的MWC某种意义上看,已经成为中韩两国科技厂商的秀场。从国际市场的角度来看,三星、微软、索尼、LG、HTC等厂商再MWC 2016上再次大放异彩。而国内领头羊华为、中兴、联想、OPPO、乐视等厂商则是带来了自家最新的产品和技术与国际厂商争奇斗艳。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国内厂商小米第一次登陆MWC,其最新旗舰小米5将在MWC上亮相。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MWC 2016上展出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很大程度是“炒现饭”式的小创新,但足以投射整个2016年手机行业的新趋势。

透视MWC 2016,这些新产品以及新技术值得关注

MWC 2016上,各个厂商都开始不遗余地地展示自家黑科技。总体而言,手机终端上的技术进步正在随着手机厂商的逐年完善的到整体提升。

谈到MWC,就不得不提到热爱参加各类展会的三星。三星的旗舰新机历年一般都是在MWC上发布,今年的三星S7同样如此。虽然S7相对于S6而言,在外观上并没有太多的改进,但是从内涵上来看,S7有着大量的改进。

支持microSD卡可能是最令人意外的一项改变。之所以不用“改进”一词来形容这一变化,是因为microSD卡在智能手机时代始终被认为是拖慢系统速度、占用机身空间、拖累机身设计的鸡肋功能。iPhone自诞生以来,便放弃了microSD卡拓展,也引领一大批厂商放弃了这一功能。三星自S6上放弃microSD卡拓展后又在S7上重拾这一功能,可能会引发一大批国产手机厂商的效仿——毕竟,16G内存已经成为了大众吐槽的对象。

最令人感到滑稽的一项改变的,历来喜欢拼参数的三星竟然将S7上的摄像头由S6的1600万像素降到了1200万。必须值得注意的是,三星将摄像头传感器从传统的ISOCELL换成了全新的BRITECELL,像素尺寸达到了1/2英寸,而且支持双光电二极管(DaulDP)技术,像素拆分再合成来提升画质。也就是说,这个1200万像素会超越过去1600万像素的成像质量。虽然摄像头的改变从参数上看并不性感,但是这项技术可能会像光学防抖、激光对焦、相位对焦一样,在安卓阵营得到普及。

谈完了三星,就不得不谈到华为P9和LG G5上的双摄像头。虽然双摄像头这一项技术早在HTC M8以及奇酷手机上得到运用并广泛宣传,但这一技术在行业内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冷门。而且过往的运用也仅仅只是提升拍照质量和制造景深,随着P9以及G5的发布以及新一轮的用户教育乃至普及,双摄像头技术可能会在2016年的手机市场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当然,随着3D和虹膜识别功能的发展,双摄像头技术可能还会带来更大的价值。

除此之外,喜欢在闪充技术上大做文章的OPPO也在OPPO Find 9上推出了“无线VOOC闪充技术”。OPPO的快充技术在行业内一向有名,且始终走在行业前列,此次再推无线闪充技术。俗话说得好,“电池不够,快充来凑”,在电池技术没有太多改进的情况下,快充技术是一种切实有效的做法,OPPO此次主推的无线快充技术页可能会在国产手机市场中引发新一轮的军备竞赛。

其实,以上的这些技术领域的改进并没有脱离“量变”二子,和主导未来的技术还有很长一段距离。真正值得注意的是HTC等厂商展出的虚拟VR技术,虽然这与手机行业看似关联不大,但是随着VR行业要求更清晰的屏幕来承载内容,这将带动处理器的改进,2K屏成本的控制,由此带来2K手机的普及乃至与虚拟VR技术之间更广泛的联系。这也将对产业链上游产生更为深刻的影响。

NFC技术虽然早就在手机上得到运用,这些年来却一直都不温不火。早在2013年小米2A发布时,雷军在发布会上就NFC这技术进行大胆畅想,并试图将这一技术推动成行业标准。但局限于小米当时自身在行业的影响力不足,难以推动这一技术的全面推广。而这两天Apple Pay的到来乃至春节BAT红包大战都在为手机行业的新一轮支付技术变革带来倒逼作用。

小米5重新将NFC技术披挂上马,并且支持“学习型NFC”,即可以复制现成的IC卡某种意义上预示了NFC技术正“老树逢春”。小米5和LG等多款手机再次支持NFC技术,微软、LG虹膜识别手机的进一步普及实际上也为移动支付的进步带来了一定的想象力。随着此次Apple Pay以及新一轮NFC手机的普及,未来NFC、虹膜识别等技术也将给行业带来更多变量。

MWC有技术进步,但手机市场同质化竞争还在加剧

以上谈到了诸多厂商带来的技术进步,而且不可否认,这些技术进步都对用户的体验会有积极作用。但是这些技术大多可以分成两个层面,一个是“炒现饭”,另一个是“小改进”。

以“炒现饭”为例。比如说,无论是支持microSD卡,还是NFC,还是双摄像头,其实这些技术都是前些年早已被采用的相对成熟的技术,只是因为手机厂商自己的主观决定或是市场的冷淡而逐渐被放弃。这些技术在今天的新环境下,又体现出了新的价值,所以又被重新捡起来而得到运用。

而小改进则是SoC、摄像头在小技术的进步。这些进步能够稳健的、长期的提升用户的体验,但是却始终很难给行业带来真正的前瞻性的思考。而从新技术这个层面来看,在iPhone5s的Touch ID之后,整个手机行业这2—3时间里都已经很少见到这种引领需求的技术进步。

正如前文中所提到的,MWC上的这些展出技术大多还是停留在量变这一层面上,真正能够转化为质变的技术还是很少。也就是说,整体而言,MWC没有太多令人兴奋的改变,现有的手机厂商很难给行业带来革命性的进步。

尤其是在高通骁龙810过热,高通骁龙820又试图打一场翻身仗的情况下,70款手机都嗷嗷待哺,等待着高通骁龙820放货。骁龙820难产至今才刚刚武装各大手机厂商的时候,这种硬件同质化的趋势正在得到进一步的放大。今年的MWC2016页显得格外有意思——手机硬件同质化的问题几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明显过。SoC、屏幕技术、闪充技术、镜头模组等各个新的技术来看,都是原有技术的改进,而非颠覆和革命。

造手机这件事情在整个行业成为了像“搭积木”一样行为。每个人手里的“积木”都是一样的,从本质来讲,各个厂商之间的产品在体验之间不会有太多的差距。

同质化竞争之下:手机厂商面对MWC 2016应做些什么

MWC 2016的技术展出虽然依旧难逃同质化竞争的大环境,但这种同质化竞争并非一朝一夕,而是已经持续了多年。在硬件同质化的竞争格局下。在这种竞争格局下,手机厂商大概有三大方式来沉淀自己,争取用户。

第一是加强对用户需求的理解,积淀并打磨现有技术。

虽然“积木”都是一样的,但是怎么搭、搭成什么样却是手机厂商的自选动作。在这里各个厂商之间会体现出差距。在高通骁龙810去年遭遇高温困境,但每个厂商都有着自己的一套降温、降频的解决方案,并且每种解决方案都产生了不同的效果,也考验了厂商的功力。

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厂商对于硬件也需要吃透、吃好,才能真正作出好的产品。一项技术不是说只要够新、方向够好,就可以得到用户的喜爱,即使是老技术能够驾驭住,也能够带来更好的体验。比如苹果万年800万像素的摄像头就是这一道理。现有的双摄像头、NFC技术无不是原先技术的改造和重新打磨而产生的,比以前有着更加实用的功效。

第二是不断积淀自家的黑科技,从小的痛点开始打动用户。

这一块在技术积淀领域一直都做的很好的国内厂商有华为和中兴。这些厂商一直都是榜样,这种在技术上的不断进步并且还能与市场相结合的强大产研综合实力其实值得大部分国产手机厂商学习。华为的天际通功能其实就击中了商务人士的痛点。这需要底层技术的积淀。此次MWC上华为和中兴展出的5G和4.5G技术虽然并非终端技术,但是也在某种层面上为手机通信技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在这几日中国移动的VoLTE得到广泛关注之后,此类在底层上的技术在未来也将得到更多关注。

第三是用生态服务来增强用户粘性,反哺硬件成本。

这一说法早在小米诞生之时就是小米手机的理论基础。而在今天,乐视移动总裁冯幸用了“供给侧改革”这一说法——手机厂商需要不断依靠提供高价值的“供给”,包括内容和服务,才能创造更高的利润空间,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而根据2015年第四季度Counterpoint 市场监测数据显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市场份额已趋于饱和。但是这里面也不乏亮点,比如小米的红米2系列,荣耀的4X系列等。在未来,Counterpoint预测更换手机将继续带动需求,然而带动需求的更多是软件和服务上的创新而非硬件的驱动。拥有良好的品牌效应、出色的设计和强大生态系统的手机品牌将成为更换手机的首选并赢得2016年的战役。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