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友网络,这家被誉为“国产软件领军者”的企业,近期宣布了一项重大决策:为加速全球化2.0战略步伐,并加强与境外资本市场的联动,公司正紧锣密鼓地筹备在香港联交所发行H股上市的事宜。这一消息本应是市场的一剂强心针,然而,部分投资者的反应却出乎意料。
在公告发布后,一些股民在评论区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对用友网络二度上市的质疑与不信任,甚至有人讽刺此举为“缺钱圈钱”。尽管这些声音或许带有散户的非理性情绪,但用友网络准备港股上市的消息在市场上确实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股价表现依然疲软。
实际上,投资者的担忧并非毫无根据。近年来,用友网络的财务状况确实面临挑战。自2019年以来,公司的营收增速从双位数骤降至个位数,并在2024年首次出现负增长,实现营收91.53亿元,同比下降6.57%。同时,归属净利润在2023年和2024年连续两年亏损,合计亏损约30.28亿元,几乎耗尽了前四年的利润总和。
资金储备方面,虽然用友网络的长期资金压力不大,但短期资金压力较为明显。截至2024年末,公司的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分别为64.24亿元和1.269亿元,而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则分别为43.58亿元和12.33亿元。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也大幅下滑,从2021年的13.04亿元降至2024年的-2.736亿元。
这些财务困境,很大程度上源于用友网络上一轮云转型的持续影响。自2012年企业数字化转型浪潮兴起以来,用友网络等传统ERP软件商踏上了云转型之路。然而,用友网络在转型过程中低估了市场落地的难度,高估了自身服务能力的边界,导致销售费用大幅增长,营业成本不断攀升。
为了改善业绩,用友网络开始采取降本增效的措施。在2024年财报中,公司员工数量较2023年末减少了3666人,销售费用也同比下滑了4.42%至26.22亿元。同时,新任总裁黄陈宏提出了“计划用2-3年时间实现80%客户项目由生态伙伴交付”的战略,以减轻公司的项目交付压力。
然而,这些措施虽然能在财务上带来一定的改善,但也引发了新的担忧。项目外包是否会影响用友网络服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客户是否还会信任用友网络?特别是在服务大型企业客户时,用友网络需要面对更为复杂和个性化的业务需求,这对项目交付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除了财务和业务上的挑战外,用友网络还面临着领导层稳定性的质疑。过去四年间,公司经历了三次换帅。频繁的换帅不仅影响了战略的稳定性,也让投资者对未来用友网络的接班人问题越发担忧。一个好的舵手对企业经营至关重要,特别是在用友网络身处困境之际,接班人的好坏甚至可能决定其未来的命运。
尽管如此,用友网络并未放弃寻找破局之道。公司将港股上市的原因归结为推进全球化战略。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出海,用友网络希望抓住这一机遇,拓展海外市场。过去一年,用友网络在全球化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50%,并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销售并交付了超过1300家海外大型及中型企业客户。
然而,出海之路并非坦途。用友网络需要面对的是全新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格局。在国内的服务经验能否完全复制到海外?是否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并建立海外销售渠道?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随着AI大模型的兴起,企服市场正迎来一次巨变。用友网络发布的YonGPT大模型能否成为其转型的催化剂?这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但用友网络并未放弃。只要方向正确,前途就是光明的。公司需要保持业务稳健,尽快完成转型,以重振市场信心。在这个过程中,用友网络需要克服重重困难,不断寻求创新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