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步伐愈发激进,继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人才争夺战后,这家科技巨头又将目光转向了基础设施的建设。近日,meta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宣布,公司将斥巨资打造多个“吉瓦级”超大规模数据中心,首个项目被命名为“普罗米修斯”,预计将于2026年正式投入使用。
“普罗米修斯”数据中心规模宏大,据称将覆盖曼哈顿核心区域,这只是meta全球超大规模算力集群建设浪潮的开端。为了支撑其AI雄心,meta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意图通过压倒性的算力优势,扭转在AI领域的竞争态势,重掌行业话语权。
为了实现算力的快速扩张,meta采取了混合基建策略,将自建超级数据中心、租赁第三方算力资源以及利用帐篷式临时设施快速扩容相结合。这种创新模式使得meta能够迅速构建起全球响应速度最快的AI基础设施网络,俄亥俄州的“普罗米修斯”集群便是这一战略的最新例证。
在能源保障方面,meta同样不走寻常路。为了满足“普罗米修斯”集群的庞大电力需求,公司配套建设了两座200兆瓦的天然气发电厂,并计划在未来探索核能供电方案。meta还通过超高速光纤网络将全球分散的算力节点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统一的“超级大脑”,支持跨洲际数据中心的协同训练和动态算力调度。
除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外,meta还在考虑对模型开发战略进行重大调整。有消息称,meta新设的超级智能实验室正在讨论放弃目前最强大的开源AI模型“Behemoth”,转而开发封闭模型。这一转变不仅意味着技术路线的调整,更代表着meta企业理念的深刻变化。
meta之所以采取如此激进的战略,与其在AI发展历程中遭遇的重大挫折密切相关。2025年5月,备受期待的Llama 4 Behemoth模型在关键基准测试中表现不佳,被迫紧急叫停。这一失败暴露了meta在技术路线上的多重问题,促使公司迅速调整战略方向,转向了更为激进的“收购或挖角”战略。
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meta瞄准了OpenAI等竞争对手,成功挖角了多位AI顶尖专家。同时,meta还通过精准收购来补足技术短板,例如出资4500万美元收购语音AI初创公司PlayAI,以增强其智能眼镜和AI助手的能力。这一系列动作背后,是扎克伯格用金钱换时间的豪赌,他相信借助meta庞大的广告业务提供的资金支持,可以迅速抹平在AI技术上失去的时间。
然而,业界对于meta的这一战略仍持谨慎态度。在AI这场需要深厚积淀和长期投入的竞争中,用百米冲刺的速度真的能跑到终点吗?meta用金钱铺就的霸权之路,究竟是通向成功的捷径,还是另一场技术泡沫的预兆?这些问题仍有待时间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