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航天风华精密设备有限公司的机加车间里,陆光文的名字已经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2012年的那个夏天起,他的职业生涯轨迹被一次意外的岗位调整彻底改变。那时的他,原本从事车床和铣床工作,却因公司急需钳工人才而被选中转岗。
“刚转岗时,我完全是个新手,连钻头都不会刃磨。”陆光文回忆道。他的师傅叶建茂,一位经验丰富的钳工大师,给了他严格的训练。第一次,师傅递给他十多把钻头,示范两次后便让他独自练习,要求他“磨好了再出来”。
那段时间,砂轮间成了陆光文的第二个家。他每天埋头苦干,反复练习刃磨钻头,却时常因不达标而被师傅要求重磨。第一批钻头磨没了,师傅又递给他新的,并嘱咐他“这次要省着点磨”。陆光文开始思考,如何能让手法更快、刃磨角度更好。在无数次的尝试中,他逐渐领悟了师傅的用意,独创了“极限抖动法”,通过让肌肉在疲劳状态下训练,以达到更完美的配合。
陆光文的努力没有白费。经过数年的刻苦训练,他不仅掌握了钳工的基本功,还在各类技能比赛中崭露头角。2018年,他作为替补选手参加了贵州省第一届装配职业技能竞赛,并在赛前仅5天的准备时间里,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出色的表现,成功逆袭夺冠。
这次比赛不仅让陆光文获得了荣誉,更让他成为了公司里的钳工青年标杆。他带领着一个18人的钳工团队,开展标准化作业,持续精进技能,为公司的重要订单交付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他的带领下,团队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成功申请了多项专利。
陆光文深知,技能比赛是检验自己水平的好机会,也是提升技艺的重要途径。他不断寻找标杆、苦练内功,以比赛的高要求、高标准逼自己在平时的训练中提升技能。通过比赛,他发现了自己的短板和弱项,并形成了自己的感悟:要利用好长板,再去补短板,才是长期有效的人才培育机制。
在陆光文的工作室里,一块黑板被不同颜色的粉笔写得满满当当。这是他和团队成员们“头脑风暴”的成果展现。每当接到新任务或生产批量产品时,他都会带领团队围绕工艺方案、加工流程等进行讨论和验证,确保每一个细节都尽善尽美。
陆光文不仅自己优秀,还非常注重团队能力的提升。他深知,只有培养出更多像他一样优秀的钳工,团队才能发挥更大的能量。因此,他积极传授经验、培养人才,为公司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他的带领下,钳工团队成功完成了多个重要订单的生产任务,并凭借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客户的赞誉和信任。今年,陆光文团队又助力公司签下了价值数千万元的订单。面对如此大批量、周期长的订单任务,他们将继续优化装配流程、提高生产效率,为公司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如今的陆光文,已经从一个跨界学徒成长为钳工领域的佼佼者。他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到技能学习中来,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